当前位置:作文汇 > 希望 > 详情页

关于叙写父母的希望作文赏析

投稿:小桐 时间:1年前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关于叙写父母的希望作文赏析》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关于叙写父母的希望作文赏析》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关于叙写父母的希望作文赏析30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第一篇:父母的希望

孩子从一出生就是带着父母的希望诞生的,父母给孩子设定了很多规划,很多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也需要孩子去实现。孩子要学习这个,孩子要学习那个。父母决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并且要求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一代有一代的梦,一代有一代的理想。现在的孩子们则成了一台考试机、一台成人梦的复印机、一张钢琴凳、一双红舞鞋、一只小青蛙、一支油画笔,反正想让孩子是什么,孩子就得变成什么。惟独不是父母自己。

现在的家长过去是由父母带大的,现在的孩子则是在幼儿园和学校里长大,孩子过早挂上月票或骑上山地车,奔波在城区街道上,从一个封闭的圈子再钻入另一个集中的圈子,繁重的功课就像狼在追羊,不仅使他们没有玩的时间,也减少了与成年人交往的机会。而传媒、电视给孩子的信息,明星对他们的影响,却远远超过父母。孩子基本上与父母的工作和生活隔离了,爹妈在干什么他们并不清楚,也不了解父母的甘苦。只是出于好奇,父母才偶尔带他们参观一下自己的工作场所,只是出于礼节,才去见见祖父母。正是周边环境的封闭,造就了“大公主”和“小皇帝”的习气。

当年父辈们80%都是自己去上学,现在只有7%的孩子是自己去上学。为了让孩子能遂父母的愿,家长对孩子是百依百顺,为子女付出多少血本都在所不惜。家庭在消费和支出的意向上,为孩子的开销或孩子的选择意向竟占家庭比重的22%~40%。父母们由于“出了血”,一不如意就冲孩子大吼大叫:竞争,竞争,否则扫马路去!孩子们则根本不当回事,心里在嘀咕:你也没混出息。两代人的冲突,好像他们面对的不是同一个时空,也不是同一个社会。与上代人相比,今天的孩子简直太不幸了,孩子从小就进入一个太紧张的时代。大人们只是想着孩子小学要择校,中学要重点,大学要名牌,一路杀过去,出国、留学、找个好工作。可人们似乎忘了,他们还是孩子,他们要玩,要欢乐,还要听故事。

在一项对上海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过长,平均作业量超过国家规定的一倍以上。一般小学生除了上6节课之外,还要完成教师、家长布置的作业,加上参加学校夜托班、提高班、家教辅导班等,共计454小时,人均每天学习时间总计为1054小时,大大超出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小学生每天学习时间6小时的规定。

家长不管自己是什么职业,大多希望自己的子女多读点儿书。学生家长的普遍心态是:与其让孩子闲着做其他事,不如让他们多做功课……孩子做其他事,家长不放心,只有做作业,家长才放心。

时下,许多家长对自己没那么多的紧迫感,对孩子倒是忧心忡忡。他们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制订了庞大的五年或十年“规划”,远远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可他们照样强行实施他们的教育计划。我们把这种家长叫做“教育狂”妈妈和“教育狂”爸爸。结果导致中小学出现了“三过”现象。

1、过度竞争。现行教育体制具有明显的精英教育特征。这一体制的主要特征是:认为天才儿童以一定比例存在于自然人群中,从而整个学校制度被发动起来,儿童从入学起就被用“天才儿童”的标准进行层层筛选,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教学内容被层层下放以期提高教学要求的水准。整个课程体制也表现出单纯面向升学的特征:片面注重“尖子率”、“竞赛得奖率”、“升学率”等等。于是,学生的学业竞争异化为考试分数的竞争,各个学校以升学考分争高低,毕业班由精兵把守,中低年级加强“备战”,大小测验、考试过于频繁,致使学生苦不堪言,造成当前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与此同时,激烈的竞争、人际关系的淡漠、环境污染,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孩子们在享受父辈们幼时从未享受过的丰富的物质及精神产品的同时,也正在承受着父辈们想象不到的精神压力。

他们从踏入小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已站在了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而学校、家长传统而片面的教育观念,以分数高低论英雄、以升学率高低论优劣的不适当教育观念,严重妨碍了教育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这种过分关注智育和分数,实际上是剥夺了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不正常的生长环境。

第二篇:家长期望

○这周比上周有进步,偶尔会争着做家务,比如拖地、扔垃圾等,父母呼应勿缓做得比较好,但是路遇长,疾趋揖做得不是很好。

○这周是乐乐上小学的第二个星期,上小学后,每天放学后,乐乐会主动喝水、做作业。有一天,放学回来的路上外婆跟她说话,她没有回答,回到家后能主动向外婆鞠躬道歉,并承诺以后会改。真的很棒!并且上周在小小主持人班上,经过自己努力,最后获得了主持之星的称号,全班只有2名哦!

○灵灵刚开始学弟-子规,很多方面需要提醒才能做到,希望再接再厉,通过以后的学习能成为董事,懂礼貌的孩子。平时这方面我们自己也很少注意,也希望能跟灵灵一起进步。以前灵灵很少提幼儿园发生的事,但知道了“出必告,返必面”后,这周经常将幼儿园的事告诉我们,希望能跟弟-子规一起成长。

○自从接触弟-子规后,黄问杰进步虽然不是很大,但在我们的提醒下知道要尊敬长辈,例如喝饮料前会想到先给奶奶倒,吃水果前也会想到让奶奶一起吃,生活中我也经常跟他玩善恶大拷问游戏,基本上能分辨是非,但是行为上明知是恶还是会犯错,关于通读弟-子规我之所以给他画了圈,是因为本周虽然他还不会跟我一起读,但是坐在我旁边静静地听着,所以给他鼓励一下,自从接触弟-子规后对我本人是受益匪浅,我会带着他一直学习下去。

○本周开始上1年级了,学校里事情多了,弟-子规就忘记读了,下次要改正。本周的进步就是每天晚上吃好饭会帮妈妈一起洗碗了,而且洗得比较干净,要表扬一下,也会主动帮妈妈擦桌子,希望能坚持下去,继续努力!

○这周孩子的表现有一定改观,隔壁奶奶跟他打招呼,他会说奶奶好,其中有一次我们回家碰到三楼的外婆在楼下聊天,他走过去在我不提醒下说外婆好,以前他都不理人的。现在看完电视能主动把电视机关掉,还能每天读一遍弟-子规了,但在路遇长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有时候还是有点任性!

第三篇:父母的期望

宝宝最爱的是车,一天到晚手里拿着玩具车,嘴里念叨着“奥迪、捷豹”,骑在自己的猪仔车上还得意地叫:“我是宝马小司机。”我问:“你这个小司机是开自己买的车吗?”他很干脆:“不是。我就开。我是宝马小司机。”完了,敢情他的志向就是当个开宝马车的司机啊!按说这么屁大个人,哪里谈得上职业、理想什么的,可家人还是集体感到一阵恐慌_小祖宗,俺们几代书香门第,可别被你毁于一旦啊,你喜欢汽车至少也当个汽车设计师嘛,最不济,卖宝马车也好吧?他可不管大人的心思,还在兀自神往:“我还喜欢修车、洗车、擦车,还喜欢开的士……”晕倒!

一直自认是个有着现代观念的妈妈,理智告诉我:做什么不要紧,只要他一辈子健康快乐就行了。可是一遇到这经典的问题,老土的想法仍然挡不住地浮上来。是的,无论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父母,都会对孩子有着各种各样的期望,有的期望切实一点:希望他读书成绩好、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娶个好媳妇、当个孝顺仔;有的,就像我这样,也有期望,只是虚一点:平安喜乐。什么叫平安?什么叫喜乐?如果他每天开开心心去洗车,心甘情愿吃面包方便面,他就把这当成喜乐,那恐怕我这当妈的是无论如何也喜乐不起来的吧?

我的父母也是十分开明的现代父母,从没有逼着我要怎么样,但是高考的严峻形势压头,也不得不在每次考试不如意的时候对我严加批评。到了高中,眼看我偏科越来越严重,物理竟然还闹出不及格来,现在想来,身为高校物理教师的父母实在很没面子吧?可是除了把我批评一通之外,他们还是默默地接受了现实。高二分科,我说文科,爸爸二话不说就同意了_虽说这时候除了读文科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我相信有些想不开的父母真能逼着儿女报理科,再逼着他们苦攻数理化。

及至如愿读了中文系、进入传媒工作,常拿发表的小文章给爸爸看,他欣慰之下只提了一个小小期望:“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你写的长篇小说呢?”惭愧的是,爸爸早已去世,而写惯了专栏随笔的我至今也没有下决心写个长篇,不知九泉之下的爸爸是否仍然十分遗憾?

我相信,拥有开明的父母和顺其自然的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的至大幸运,而很多人并没有这样的幸运。

有位儿时朋友,便有一个至今说起来都不寒而栗的童年。她母亲从小爱音乐,自己小时候穷没条件学,就把全部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她节衣缩食买了一架二手钢琴逼着女儿练琴,练得走神弹错了,尺子啪地打下来,手指头都被打肿了。不知是女孩天生没有音乐细胞,还是从小被逼得逆反心大作,她最爱的事是跑跑跳跳、爬树打架,每天找一帮男孩来帮她,从洗手间窗户逃出来,疯玩一天,回家总有一顿好打等着她,她打不怕,第二天照旧。终于有一天,女孩离家出走了,几天后和一个男生一起被公安人员从外地找回来,他们是因为没饭吃才向警察求助的。那是20世纪80年代,学校上下都轰动了。女孩差点被她妈打死,她性格火暴,趁妈妈不注意,用刀砍了钢琴跑到奶奶家去,要不是奶奶拼了老命护着,不知道那个气疯了的妈妈会不会真把她杀掉。

第四篇:家长的教育期望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不同程度的期望,这种教育期望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行为和培养方向,但并不是有期望就一定会有收获。如果父母对自己、对孩子的期望用错了方向,只会让父母和孩子都痛苦。

教育期望无非是指父母对自身的期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父母对亲子关系的期望,以及对孩子自我期望的引导四个方面。那这四个方面又是怎样成为了不合理的教育期望呢,大家不妨慢慢看来。

父母对自身的期望:一定要给孩子一个高起点

有的父母认为一定要给孩子一个高起点,于是辛苦万分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选择最好的幼儿园、学校让孩子就读,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请家教老师,有些父母甚至辞掉工作,不辞辛苦陪孩子读书学习等等。而只有极少数的父母对自身的期望是慢生活、慢教育,让孩子快乐养大即可,认为做父母不在于能给孩子多少条件,而在于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从小尊重孩子的选择,用心良苦地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康的价值观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父母的想法和心愿,这些父母把孩子的未来看得极重,认为自己没实现的愿望和理想都应该由孩子来实现,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不想让孩子重蹈自己过去的覆辙。比如希望孩子考试一定要考前三名,希望孩子能圆自己的“牛津梦”、“公务员梦”、”钢琴家梦“等等,恨不得自己所有的遗憾都能由孩子来弥补。

很多父母过分地看重自己作为“一家之主”的面子,在孩子面前不苟言笑、以权威自居。只要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便觉得这是听话、孝顺的表现,而一旦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便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不能忍受。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对孩子设立规矩,觉得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孩子的要求也永远都是“听话”二字。

第五篇:父母的希望

暑假期间,西藏中学组织同学们到云南参观,大家兴奋地拍照留念(左二为作者)。

“蓝天丽日,每一片阳光,总是那么亲切,勤劳的人们在这里生息,千百年来的风霜汇聚,更迷人……”都说藏族同胞能歌善舞,尽管我个人的声乐天赋似乎有负于这样的赞许,但从藏族人民主流讲,这是一种赞许,也是客观评价,所以我想用一首歌的歌词来开始我的故事。

作为一名藏族女儿,我一直认为,我们民族不仅能歌善舞,而且是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民族。我爱我的民族,也爱我国其他55个民族,一种血肉情意已经深入我的骨髓。

时间是最稀缺和宝贵的资源,36岁的我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我短短的人生经历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经历,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我青少年时期的故事。

我是一个地道的拉萨姑娘,在我小的时候,拉萨的汉族同志特别少,我身边的大人们都把人群作这样的划分:他是国家干部,他是居民。民族干部子女和汉族同志接触得多,会讲汉语,居民们都不会。我们家里只有父亲是国家干部,我们又住在居民区,所以只有爸爸会讲汉语,我上小学的时候一点儿汉语都不懂。那时我和弟弟以为“新娘子”是一句骂人话,吵架的时候会经常对骂“新娘子、新娘子”。

有意思的是,尽管我和母亲都不懂汉语,但我上小学时,我母亲坚持要我到汉族班去读书,她觉得学习汉语非常重要,学习汉语会有更好的前途。现在想来,我母亲作为一个普通的藏族妇女还是很有远见的。然而可想而知,我的小学一二年级过得是多么艰难。

小时候的我非常腼腆且固执,虽听不懂汉语,但不哭也不问,大家给我起了个外号叫“泥菩萨”。我们班上有个和我一般大的汉族女同学,我很喜欢她,每次她跟我说话我都特别高兴,我也能感觉得到她也非常愿意和我在一起。尽管俩人语言不通,但下课时我们总会凑在一起玩。她有时看着我,会边说着什么边指指我的衣服,又指指她的衣裳。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当时我的理解是她在和我比谁的衣服漂亮。我那时有一件父亲从内地给我买回来的花上衣,我觉得特别美,为了跟那个女同学比漂亮,我一直穿着那件上衣,每次母亲要给我换下来洗的时候,我都又哭又闹。遗憾的是,还没等我学会汉语,那位女同学就和她的父母调回老家了。又过了若干年,我才明白,那个女孩当时是在和我比谁的衣服干净而不是漂亮,可当时的我一点都没明白,想想很是惭愧。

12岁那年我小学毕业了,因为成绩优异,我顺利而光荣地考上了内地西藏班_重庆市西藏中学,我是第三批内地西藏班的学生。从此,我开始了11年的内地求学生涯。

12岁就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可我没有丝毫的忧伤。父母亲教导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学成归来”。可那时的我对“学成归来”一点概念都没有,“大学”对我而言是十分空洞的概念,我只知道要学习好才对得起父母。

离开拉萨的那天是1987年9月14日,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天早上,我穿上了母亲为我准备的新衣裳,心里一个劲地盘算着到了内地要吃电视里见过的叫不上名的特别精美的食品(后来我才知道那叫藕和汤圆)。我们在拉萨市教体局的院子里集合,父亲出差在外,是外婆、母亲和小姨来送的我。100名学生有很多家长送行,院子里有歌声、欢笑声,也有哭泣声,哈达在人群中飘舞。几个大人组织我们排队,说是去机场的班车到了,于是大家就开始依次上车,这时很多刚才还在嬉笑的学生开始哭泣。随着汽车缓缓启动,车上车下已经哭成一片,我在车上看见送我的母亲和外婆、小姨都泪流不止,还不停地对我说照顾好自己,一时间我也被悲伤的情绪笼罩了。

这一分别就是整整4年,思念和孤独感常常萦绕着我。我算是非常幸运的,父亲出差时顺便看过我几回,我则每周给父母写一封信,而我的同学中有许多人在这4年中没有任何人来探望。尽管承受了与亲人分离的煎熬,但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内地西藏中学,我们有最优秀的教师,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和老师之间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同学之间也情同手足。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假期里,学校还组织我们游览一些名胜古迹。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探讨人生和理想,那个时候,我们每个人都雄心勃勃,有的想成为人民教师,有的想成为企业家,我们盼望着长大成人的日子,期待着有朝一日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学校每年在白公馆渣滓洞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就此展开的人生观大讨论活动,尤其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渴望着自己成长为有良知、正直和对社会有益的人。

第六篇:父母的希望

星期四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孩子回家后,和父母交流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今天收周记时发现很都家长在本子上写上了自己的期望。

张曦心的家长写道:让孩子长大当一名老师。

马昌兴的妈妈:想让马昌兴当解放军。

宋润康的妈妈:我想让我的孩子长大后做一名医生,可以去救助无数的疾病患者,让他们重新获得健康的生命

孟猛的妈妈:孩子长大后……长大是肯定的,人从小到大是一个漫长过程。成长过程中会碰到或多或少的磨难,作为母亲我会帮助鼓励他度过困难时期。一个孩子的成长家长是他的第一个老师,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老师、榜样。首先孩子长大后成功不成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必须成仁,从古至今,忠孝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人必须忠诚,对待老人必须尽孝。有忠有孝才会有朋友,才会受到大家认可、尊重。至于孩子长大后会做什么工作,那是以后的事。事业的成功是有很多方面促成的。他想做什么,想成功就必须付出,超出他人的付出才会收获他人收不到的成就。总之一句话,付出就有收获,想成功必须先成仁。

李章曼的爸爸: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以后,成为能对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赵瑞琪的爸爸: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作为家长我希望赵瑞琪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是一切的前提。其次,要有崇高的品德,这是做人的根本。再者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条件。

有以上方面做基础,将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至于选择何种职业,要琪琪自己去选择,只要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只要自己快乐,就足够了。

祝琪琪: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无限快乐的人!

张德龙的妈妈: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才的人。

米朋昊的妈妈:我希望我的儿子长大能成为一名卓越的科学家,并获得诺贝尔奖!

王思怡的妈妈:我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位白衣天使解救所有的病人,健健康康的生活。

卢云萱的爸爸:我希望女儿长大以后能成为一名国家宇航员,去探索神秘的宇宙。

朱小雨的妈妈:孩子一生的幸福是父母提前要考虑的,但是我们不能决定孩子的梦想。一开始,我想让孩子当医生,但她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设计师,要设计出像鸟巢呀,国家大剧院呀,这样宏伟的建筑。”我笑着对她说:“你的梦想非常好,要实现他,就必须要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她点点头说:“妈妈,我会好好学习的。”

第七篇:父母的期望,让孩子的负担沉重

“家”是个充满了爱与温暖的地方,也是充满了批判与指责的地方。

天下父母心,所有做父母的,哪个不是尽心尽力地在教养孩子、疼爱孩子?尽管父母已经竭尽心力了,孩子还是会给父母出些难题。父母尤其不能理解的是,明明是用同样的方式教导小孩,但是不同的孩子就是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说:为什么有的孩子生来就乖巧听话,有的孩子却总是要搞叛逆?有些父母甚至对某些宗教的说法很认同,例如“有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有的孩子可能是来讨债的。”父母对孩子不同的表现,显得相当无奈,最后只能承认:“每个孩子,的确有不同的个性。”但是,让父母不能释怀的是“纵然每个孩子的个性有所不同,天赋也各有差异,但只要好好的努力,都会有不错的表现,做个学生,就该读书,该为自己负责,这些道理可都是一样的啊!”

父母常理直气壮地告诉孩子:“你考的好不好,我们其实并不介意,问题是,你尽力了没?”这句话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好像做父母的,是多么的明理与宽大,你看!我们做父母的并不是很在乎你的成绩喔!我们所在乎的,其实是你求学的态度啊!想想看,你的态度够认真吗?你真的尽全力读书了吗?父母说这些话,真是用心良苦!因为想要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业负起责任来。所以孩子啊!读书可不是为父母读的,是为了你自己而读的啊!你自己的前途,自己要负责,考试的成绩我们可以不计较,但是请问:“你尽力了吗?”

当父母问孩子“你尽力了吗?”这句话时,背后的含义,其实带着一种强烈的质问,要求小孩应该要自我检讨。意思是说:“问问你自己吧!尽力了吗?你对得起我们吗?对得起自己吗?你想欺骗谁啊!如果真的尽力了,怎么会考成这样呢?所以好好的想一想吧!”父母简单的一句话,听来是非常的有道理,但却也为孩子带来极沉重的负担。父母一般会说“怎么说?难道孩子不该学习为自己负责?孩子将来是否能功成名就,是否能吃香喝辣,难道我们做父母的要负责吗?我们这句话哪里说错了?”

没错,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负责,每个人都应该要有担当,每当我们自己表现不理想的时候,就会开始检讨、反省自己,想要知道“究竟是哪里做错了?究竟自己是忽略了什么地方?事情到底是在哪一个阶段出了问题?”这一连串的检讨与反省,其实经常让我们彻夜难眠。我们的教育早就告诉了每一个人,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所以在父母与孩子的心中,父母的希望作文 都有着一把共同的度量衡、有着社会所公认的标准,用来评判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又是不好的。孩子当然也会不断地检讨自己、反省自己,孩子会想:“我是怎么了?我怎么又做错了?为什么我总是做不好?为什么我总是比别人差?我真的已经尽力了吗?也许我刚才不该打盹的!我才读了一个小时的书,怎么就休息了?我真的是太懒惰了!听妈妈说,王妈妈家的小孩,只要一拿起书,就会读到三更半夜,人家是多么的努力,我却经不起瞌睡虫的袭击,居然一下子就睡着了。像我这样的懒惰鬼,功课怎么会好呢?而且,我刚才也不该偷看漫画的,虽然是很想看,但是看这些东西对功课有帮助吗?我真是对不起父母,他们那么辛苦地工作,我真是太不孝顺了。”像这样充满了自责与愧疚的话,我不知听过多少的孩子说过了,看得出来,他们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啊!所以当父母露出失望的神情时,孩子就会开始暗自开“检讨会”,不断地质问自己“你尽力了吗?你尽力了吗?”

这句话最大的威力在于,“检讨会”会没完没了的开下去,由于罪恶感的作祟,孩子在检讨完之后,会再一次地重复检讨自己,孩子会不停地问自己:“我真的尽力了吗?”最诡异的是,每当你愈是批判自己,你就愈可以找到更多自己不好的地方。于是,在过多的检讨与反省后,孩子就有可能让自己产生出更多的内疚与罪恶感。许多父母告诉我:“我们真的一点都没有要求孩子,但是孩子他的自我要求很高,也不知他的压力是哪里来的?我们常要他早点睡,但是他却坚持还要读书,他自己的压力大,我们也没办法!”请问,孩子的自我要求很高,是来自于哪里呢?也许孩子已经很累了,也很想去睡了,但这时内在批判的声音就会出现来督促他:“你尽力了吗?你这样就算尽本分了吗?”于是神经再度的绷紧“好吧!就再多读一会儿吧!免得考得不够好,对不起父母!”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希望 励志

本文分享地址:《关于叙写父母的希望作文赏析30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AMYnwD3jyz1.html

0
0
阅读全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没有匹配到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