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汇 > 写人 > 详情页

八年烽火的“听风者”――胡正先 (2500字)

投稿:窦立新 时间:1年前

本文《八年烽火的“听风者”――胡正先作文2500字》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胡正先,(1918年-)安徽六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入红军总部通讯学校学习。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央军委二局报务员、电台台长、股长,东北军区二局科长。参加了辽沈、平津、广东、海南岛等战役。下面是相关的范文,快来看看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八年烽火的“听风者”——胡正先】

  97岁的胡正先,新制的八路军服上,挂满了勋章,虽然满头白发,但却显得精神矍铄。曾任总参三部副部长的胡老,口齿依然清晰,“这是我第一次以受阅者的身份走过天安门。我现在每天坚持锻炼,保证阅兵那天精神抖擞地接受习主席的检阅。”

  说起抗战,胡正先更有着非比寻常的经历,他在延安的军委三局,保障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全军和全国各地的通信联络和情报搜集,直到抗战胜利。“用现在影视作品的说法,老爷子就是名符其实的‘听风者’”,胡正先的家人告诉记者。

  党中央的“千里眼”

  胡正先出生在安徽六安,12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当时我还是一个放牛娃,一个字都不识,懵懵懂懂就穿上了军装。”因为好学,他后来被送到红四方面军总部学习无线电。1938年4月他来到延安,在中央军委三局工作。

  中央军委三局的前身是中革军委通信联络局,始建于江西瑞金,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改称中央军委三局,其主要任务是,保障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全军和全国各地的通信联络和情报搜集。抗战期间,中央军委三局组建和新建了抗日根据地的各级通信部门与通信分队;建成了以延安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部队的无线电通信网。

  “当时我们在延安城西北枣园乡裴庄村,距离毛主席长期所驻的杨家岭仅十余里。”中央军委三局在延安起步时条件非常艰苦,只有几台用水煤气、煤作燃料的发电机,但承担的任务却非常重要。“毛泽东同志称我们是科学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胡正先的战友左伊介绍,“我们整理出来情报给毛主席看,从空中‘偷’敌人的情报,然后译出来。我们不能离毛主席太近,也不能离毛主席太远。我们有一部分人去监听电台,一部分人负责译电码,一层层解密。”他们“偷”到的情报,包括希特勒进攻苏联、皖南事变等。

  传达日军投降消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对日宣战,美军要派B25轰炸机轰炸华北、东北日军军事基地以及日本本土,因此迫切需要解放区提供气象资料。

  在延安的美军观察组与军委三局谈判,达成的协议是:我军提供有经验的报务员,由美军培训气象知识。培训后每日两次向美军及军委三局提供气象情报。条件是,美军提供20吨通信器材给军委三局。

  抗战时期,在延安电台最多的一是新华社,还有就是军委三局。新华社需要收听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德新社等的广播新闻,重要的信息一般都由军委三局通知各解放区。

  1945年8月8日凌晨2时,新华社收听到路透社播发的新闻:“Russian Declared War On Japan”(苏联对日宣战),7天后,新华社电台收听到美联社急促的播出:“Japan Surrender!”(日本投降)。

  “党中央立即命令三局电台,通知各解放区:‘接受日伪军投降,扩大根据地’。各根据地的八路军、游击队,以及广大群众,接到命令,立即把敌人的炮楼包围起来,接受日伪军投降。事后各解放区纷纷致电中央,称赞命令及时”,胡正先回忆道。

  尽管已经是97岁高龄,但胡正先依然活跃在讲台前,给现在的90后大学生讲述抗战的故事。2014年9月起,中央宣传部会同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等部门联合组建纪念抗战胜利宣讲团深入高校和社区,胡正先是最受欢迎的演讲者之一。

  “抗日战争时,我身边的战友没有一个人当逃兵,大家不怕困难和牺牲,一次次投入战斗。这种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对我的影响深入骨髓。”每当讲到这里,胡正先都会哽咽。“如今我们部队条件好了、经费充裕了,但是人民军队的革命本色不要丢,要不断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下去。只有祖国强大了,只有国防强大了,才会不让历史重演。”胡正先说

  【八年烽火的“听风者”——胡正先】

  当日一行包括蔡威生前战友、今年97岁高龄的胡正先老将军,原宁德地委书记吕居永以及蔡威战友后代代表,蕉城区军民融合顾问,省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党史专家等。区领导王世雄、杨良辉、黄俊敏、石水凤、王玉东、陈国秋等陪同。

  讲解虎贝乡百丈岩历史

  “‘百丈岩九壮士’与‘狼牙山五壮士’有五个不同,一是时间的不同、二是高度不同、三是人数不同、四是还有三个烈士至今未找到名字、五是没有幸存者……蕉城是革命老区,红色历史厚重……”在闽东独立师九壮士跳崖牺牲地百丈岩,区委书记王世雄介绍说。

  拜谒天峰院先烈遗址

  在天峰院先烈遗址,胡正先老将军对大家说:“大别山地区1931年就开始肃反了,情况跟你们所介绍的一样的,这是给我们的一个警示。”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逄立左说:“革命历史是一门必修课。”

  参观霍童潘玉珂艺术馆

  来到潘玉珂艺术馆,当听说潘玉珂是蔡威生前的好友时,胡正先老将军认真的倾听潘玉珂生前介绍,并参观了潘玉珂故居,详细询问了潘玉珂后人的情况。

  【八年烽火的“听风者”——胡正先】

  胡正先,(1918年-)安徽六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入红军总部通讯学校学习。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央军委二局报务员、电台台长、股长,东北军区二局科长。参加了辽沈、平津、广东、海南岛等战役。

  1950年后,任中南军区二局办公室主任、广州军区三局副局长。1964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总参谋部三部局长、参谋长、副部长、顾问。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文章标签:写人

0
0
阅读全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