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汇 > 名人故事 > 详情页

少年柳永在武夷山的故事

投稿:云水轻吟 时间:1年前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少年柳永在武夷山的故事》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少年柳永在武夷山的故事》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少年柳永在武夷山的故事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少年柳永在武夷山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少年柳永在武夷山的故事

  【遇仙井来历】

白衣卿相柳永的家乡是武夷山五夫里的白水。鹅子峰、寂历山、屏山、梅岭……巍峨挺拔,山色旖旎;梅溪、籍溪、潭溪、白水……玉带环绕,水色清冽。好山好水好地方,人杰地灵,藏龙卧虎,神仙儒士,悠游其间。

白水村静静地躺在海拔一千多米的梅岭之上群山环抱的腹地中,倚在鹅子峰脚下。白水的村口有一口井叫遇仙井。柳永小时候问他的母亲为什么叫遇仙井。他母亲便和柳永说起遇仙井的来历。

遇仙井原来只是口泉水甘甜的水井,水井旁有个小酒坊,酿造农家糯米酒。酒坊生意不好,有一天,来了一位装扮成叫花子的神仙,酒坊蒸糯米饭的香气飘来,叫花子上前讨糯米饭吃,酒坊人家让叫花子吃饱糯米饭,喝足糯米酒,又揉了几个糯米饭团让他带在路上充饥。叫花子取出一个酒坊人家送的糯米饭团放入井中,又用拐杖伸入井水中搅几圈。霎时,酒香就漫出井沿,井水成了糯米酒了。酒坊人家不酿酒了,取了井水就可当酒卖,从此过上富足的生活。多年后,那位神仙又变成另一位叫花子模样来到酒坊人家,酒坊人家没招待叫花子,叫花子就去瞅那口井,问:“这井水好不好啊?”酒坊人家说:“好是好,只是没酒糟喂猪。”叫花子便取出拐杖放入井中搅拌几下,不一会,酒香消失了,井里的酒又变回清清的泉水了。

柳永听了后,对娘说:“娘,是不是有得必有失?得了糯米酒就失去了喂猪的酒糟?”娘说:“酒坊人家说没酒糟只是一个借口,其实呢,是他们不想再招待一个叫花子了。”

柳永又问:“娘,是不是一个人身份地位变了,那颗善良的心要不变才好呢?”娘说:“是的,要做一个善良、平和、勇敢的人。”大哥柳三复接过娘的话头说:“娘说的平和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吧!”

  【题诗中峰寺】

一个秋风飒爽的日子,柳永嚷着要去中峰寺。三兄弟乘秋风,攀藤萝,蹬石径,觅清流,上了鹅子峰,柳永大声呼道:“呜喂!”群山起伏,少年嘹亮呼唤的回声在山谷中来回激荡。柳三复、柳三接又带着柳永去找仙坛、仙井、棋盘。站在雩坛前,一涓细流缓缓往山下流去,柳三复见二人前来,说道:“乡民遇到荒年灾祸,就会到雩坛来祈祷。”

柳永沉默了半天,问:“是不是因为这里离天很近了呢?”柳三接笑着道:“神鬼难测,离天近有没有用呢?”柳三复说:“靠神靠鬼,靠天靠地,也要靠自己!”柳永不断地回味着哥哥的话,等抬起头,一只猿猴跳上中峰寺的飞檐攀上松枝,嘴里还衔着寺中的供品,柳永说:“我最想看的伏虎坛不就在寺中吗?走,去看看。”

三人步入中峰寺,烟气袅袅,却不见寺僧,伏虎坛的旧迹还在。柳永回转身,佛殿门外,视界开阔,天光透亮,远山叠翠,风从脚下忽忽穿过,一股郁勃之气涌上心头,他俯身从炉边寻了炭块,在壁上写下一首《题中峰寺》:

扳萝蹑石路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

僧向半天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槛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大哥柳三复说道:“就凭弟弟这首诗,也不枉此行了。”柳三接也是连声赞叹。

中峰寺景色优美,风水好,后来,朱熹迁葬父亲朱松的墓时,就选址中峰寺后。

  【遇仙风雨桥】

《题在中峰寺》的诗随着香客的传播,小小柳永名气传遍了乡里,成了“鹅子峰下一支笔”了。一天,娘在检查课业的时候,问柳永道:“儿啊,《孟子》书中的‘声闻过情’,你可记得?”柳永愣了一下,不知道娘为何突然问起《孟子》,但他还是老实答道:“娘,我知道,就是一个人的名声超过了实际情况,名不副实了。”

娘又问:“那‘声闻过情’后面还有一句话你也记得?”柳永恍然明白过来,原来,自从他中峰寺题诗后,人称他“鹅子峰下一支笔”,娘是担心他飘飘然了,用“声闻过情”来警醒他,于是,柳永回答:“娘,后一句是‘君子耻之’——声望超过了实际才德,君子就会感到羞耻。娘放心,我要做一个名实相副的人。”

娘“嗯”了一声,点了点头。柳永也并不十分满意《题中峰寺》,感觉自己并未领悟的诗词章法,一边想着,一边信步沿鹅子峰的山麓小道走去,到了牛塘峡,村口风雨廊桥横在溪流上,他抬起头,恍惚见到一个道骨仙风的背影,等柳永走进,隐约听到一句“山前却是宰臣家”。柳永快步上前,想要同老人家攀谈,不想那背影却转出廊桥,倏然不见了,柳永再折身回到廊桥,只见梁柱上多了一首词,墨迹未干,墨香缕缕,柳永驻足细读,是首《眉峰聚》: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柳永豁然开朗:词原来要这样写!一首《眉峰聚》让他参悟出了写词的道理:既要变化多方又要不离其宗,既要感情真挚又不能直白露骨……

后来,人称这座风雨廊桥为遇仙桥。

  【悟道山心寺】

小船停靠到了赤石村的岸边,下船,沿山路走不远,就到了山心寺(现为天心永乐禅寺)。一百多年前,新丰(今武夷山吴屯乡)的藻光法师曾在山中望月悟道,柳永到禅寺的那日,是三月十五,正是月圆之夜。那夜,柳永一直坐在山石上望着春山之上的一轮明月,一条涧水轻轻地流下山去,明月如水,柳永说了句:“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三复、三接也一旁坐着,三接说:“唐乾符元年中秋,藻光禅师望着一轮明月升上中天,就悟道了!”他们在谈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天心明月”的故事。

藻光禅师早年在吴屯,一个人守着空山,不由感叹:“只守着一坞白云,不如去观览千江明月!”于是,藻光禅师开始了五年的“寻月”之旅,先后参访雪峰禅师、鹅湖禅师和禅月大师,咸通十五年(874),藻光回到武夷山,在山心庵的月光下悟道。

柳三复说:“藻光禅师寻访千江的明月,但当他们安静坐在山心寺的那个中秋之夜,望着天上的明月,突然就想通了,明月就一直在天上,为什么还要踏破芒鞋去千岩万壑间寻找月亮呢?”三接说:“是不是指一个人在滚滚红尘中四处追逐,反而没有结果?”

柳永说:“可是,藻光禅师悟道前,也还是要走出一坞白云,还是要踏破千山万水,还是要曾经浩渺沧海的。”三复说:“也许是吧?看尽千江月,观遍万壑水,最后,山心的明月,九曲的溪流就会让我们豁然开悟了吧。”

接着,柳永道了句“看尽千江月”后不再言语。

  【作词汉祀亭】

粼粼的九曲溪碧波蜿蜒而来,似乎也荡漾冲击着柳永年少的心扉,柳永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一边,柳三接说:“去,逛冲佑观去。”

三人穿过坊额写着“渐入佳境”的牌坊,又观看了“三清殿”,走出来,三人到汉祀亭休息,山下是碧溪,山上是丹峰,那座丹峰是幔亭峰,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与皇太姥、魏王子骞等十三位仙人,在峰顶张开幔布当做亭子,结连着彩带当做屋子,宴请武夷的乡人,应召而来的男女两千多人,他们顺着彩虹桥到了峰顶,幔布的亭子和彩带的屋子里铺着红云茵、紫霞褥;鼓乐齐鸣,天籁嘹亮;席间摆满神仙的果品。这是幔亭招宴的故事。到了汉代,汉武帝又在山上设坛以乾鱼祭祀武夷君,山上留下了汉祀坛。此时,他们憩息的汉祀亭就是为了纪念幔亭招宴,武帝祀鱼而立的亭子。

柳永看过了武夷的夜色与山色,欣赏了武夷的晨光与水光,想到了武夷君、神仙谱,想到了碧水丹山云雾缭绕的霞光,山心禅寺深蓝天空圆而复缺的月亮,又忆起在风雨桥上看到的《眉峰聚》,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吟出一首《巫山一段云》:

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

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

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

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

  【苦读鹅峰下】

柳永母亲让三兄弟准备秋天的发解试(州试),柳永想起母亲督促他的课业,教他的人生道理,想到伏虎禅师、藻光禅师、还有那个背影说的“山前却是宰臣家”。柳永发誓立志苦读,学就要学出个出人头地。他写下一段《劝学文》,摆在自己的书桌案头当座右铭: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从此,柳永每晚燃烛勤读,深夜才搁笔歇息。好学无时,苦读有恒,当州试发解,柳永得解,那时,正值九月,菊花开放。如此一来,不久,他便进京会试了。母亲把他叫到身边,母亲对他说:“虽然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但是儿啊,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去吧,去更大的天地施展你的才华。”

柳永想起那夜山心寺的月,少年心事,满腔的豪情与雄心,他对母亲说:“娘,孩儿要踏遍千山万水,阅尽天下人情冷暖,写尽天下长句短句,然后,再回来看娘。”

娘赞许地点了点头。柳永走了,离开了白水,当他回过头,看着娘的背影渐渐模糊的时候,白水、鹅子峰渐渐甩在了身后,他的眼泪涌了出来,泪中,还有对武夷山水的眷恋,他拭去泪水,告诉自己,自己不仅仅是“鹅子峰下一支笔”,他要像一只鹤,冲天飞舞,鸣于九皋。

尽管以后柳永浪迹天涯,再也没回武夷,再也没回白水,但是,他常常想起自己儿时的那片天,那片山,那片水: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般风月,会须归去老O樵。

这是柳永《凤归云》的词句,写下这些词的时候,柳永多么思念他的家乡啊!

柳永离开了白水,如今,柳永遇见异人的遇仙桥,柳永攀登的鹅子峰,三兄弟下棋的棋盘石,柳永窗外的蜡烛山、笔架山……这一切,还在默默诉说着柳永的故事,而柳永的大哥柳三复,二哥柳三接都登进士第,写诗写词写文章样样精通,三兄弟的文才被时人称为“柳氏三绝”。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名人故事

本文分享地址:《少年柳永在武夷山的故事》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QNcnwD0z4D1.html

0
0
阅读全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