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汇 > 观后感 > 详情页

甘地传观后感汇总

投稿:英音安好 时间:1年前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甘地传观后感汇总》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甘地传观后感汇总》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甘地传观后感汇总作文25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纵算时光流逝,有些经典影片还是久久停留在记忆里,让人赞叹,让人激动,让人智力提升,让人知道在这些光与影的胶片上,曾经凝聚了心血,责任,良知跟超越普通情感的爱。

  甘地传观后感第一篇

1982年,导演Richard Attenborough带着这部电影,一举1982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主在内的8项大奖。为了拍摄《甘地传》,Richard Attenborough用了20年来准备,3年来拍摄。不说其他,就这份耐心跟细致,也在当下急功近利的电影行当几乎是不能想象的。

影片从甘地遇刺倒叙开始。规模宏大的葬礼,匍匐在地嚎啕悲恸的印度人民,各国政要肃穆走在送葬人群里。旁白是一段西方报道:“这个盛大葬礼的死者,死时和他活着的时候一样。一个平民,没有任何的财富,没有任何的财产,也没有任何的官衔。圣雄甘地,既不是军事将领,也不是地方长官,也没有任何科学成就可以夸耀。也不是一名艺术家,然而世界各地人士,包括各界政府代表和高官贵人,在此齐聚一堂,想这位绑着缠腰布的棕肤色小个子致最后的敬意,他领导印度走向自由,诚如马歇尔所说:圣雄甘地,是人类良心的代言者,他就是使得谦逊及真理的力量,能够战胜帝国。爱因斯坦说:后代子孙将无法相信,世上曾活生生的出现过这号人物。”

一个“披着一块脏布的乞丐”(丘吉尔语)为什么能获得世界性的荣誉,能在强权林立的上世纪中叶靠温和的革命方式逼迫大英帝国让步,取得自己国家独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人类良知战胜拳头,仇恨跟枪炮的一次典范。

上世纪初印度,已被英国殖民百年之久,广褒的恒河平原漂荡着愚昧跟落后,英帝国殖民者巧妙的把殖民思想渗透到印度社会的每一根血管。当时中国洋务派领袖张之洞在其《学堂歌》中就写道:波兰灭,印度亡,犹太遗民散四方。在他的《军歌》中也引印度为鉴,(军歌第三段):方令五洲万国如虎豹,倚恃强兵利械将人骄。我国文弱外人多耻笑,若不自强瓜分岂能逃。请看印度国土并非小,为奴为马不得脱笼牢。请看犹太国名本古老,只因无君践踏如草茅。

张之洞用沉叹语气告诫国民,如不维新自强,中国终会沦为印度第二。此时,刚刚从伦敦取得律师资格的印度精英甘地在南非遭到种族歧视的羞辱。一辆列车上,他被赶下头等车厢。虽然他是英帝国法院授予资格的律师,虽然他持有头等车厢车票,但仍被从列车赶下,抛弃在一个凄凉的小站。原因只有一个,他的肤色。讽刺的是,在他被赶下列车的前刻,西装革履的他还捧着圣经,跟一黑人火车驿夫讨论基督的平等。

在南非,甘地感受到强烈的种族歧视,有色人种不能跟白人并肩走在人行道上,不能跟白人乘坐同一辆车厢。他愤怒了,聚众烧了身份证,向政府发出请求平等的呼吁。等待他的是——警察,棍棒跟监狱。由此,甘地走上对抗英政府的曲折道路。

按照我们从小所受的革命教育观念: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动。扫把不到,灰尘不会自己飞走。在这种观念下:武装镇压就反之武装起义,白色恐怖就有红色恐怖,屠杀就搞暗杀。才是颠覆不破的革命真理,而那温文尔雅的请愿,妥协,祈求统治者诸等行为,是小资产阶级软弱性,是革命中的投降派。

而在甘地看来,流血跟武力是不足取的,是最不能接受的革命方式。电影里,甘地请愿,被捕,被拒绝,被棍棒打伤。于是他号召人民不交税,不用进口东西,自己去海边晒盐,自己纺纱织布。不对抗,不合作,沉默抵制暴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他算是掐着了英帝国的命门。这个伦敦大学毕业的小个子律师,用“非暴力不抵抗”的法宝加上性命摘下了“女王王冠上最大的宝石——英属印度”。

《甘地传》中,有大段甘地绝食镜头。绝食,是甘地“非暴力不合作”中重要手段。也超越了我们常见的武装暴动,流血冲突等革命见解。当遇到革命冲突焦点不能调和,革命阵营内部纠缠不清,大家为了各自利益开始丧失理智时候,甘地的绝食成为平熄冲突,调节矛盾的良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所谓“圣雄”,舍身成仁是第一步。

爱是成为“圣雄”的第二步。大爱无疆,超越民族信仰。《甘地传》中有一幕,印度教教徒跟伊斯兰教教徒爆发冲突,相互仇杀。印度教出身的甘地毅然住进骚乱最严重地区的一个伊斯兰教徒家里,呼吁两教人民停止仇杀,并开始绝食,直到大家放弃仇杀为止。一个印度教教民拜见因绝食虚弱之极的甘地,说伊斯兰教徒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这仇恨怎能消除。甘地平静说:去找一个同样失去父母的伊斯兰孤儿,把他抚养成人!

电影中,甘地被刺后发出一声轻叹:my god!涵义深远,颇多玩味。据说在甘地墓碑上这句话被改成印度语:“嗨,罗摩?”(我的天!)。我想,这种改动并非甘地所要,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如海洋般宽阔胸襟跟慈悲怜悯的无穷爱。

这正是“圣雄甘地”的大爱。也是这部《甘地传》打动人心之处。

《甘地传》里,对“圣雄”这个源自梵语词汇做了解释:圣雄(Mahatma),梵语敬语:伟大的灵魂。

  甘地传观后感第二篇

印度圣雄甘地24岁时在南非就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民权斗争理念。比起历史上血溅疆场你死我活的正面冲突抗争,他的方法消极得近乎天方夜谭;但就是这样一个貌似不合理的斗争方法,却在印度独立运动中取得空前成功,震动整个西方世界。

甘地的“非暴力”斗争主要用来对抗不合理的社会法律制度。他在南非带头烧毁良民证,拒绝打指纹,在印度公然对抗英政府的食盐公卖私自制私盐。在三八朗地区被捕后,被法庭喝令离开三八朗,甘地不自辩,不服从,直言自己是知法犯法,甘愿坐牢。后来在冲击达拉撒纳食盐厂行动中,他的追随者们一排一排走上前直面守卫警察的大棒,一个个被打得头破血流滚下田埂。一排倒下了,妇女接应包扎,下一排再义无反顾的冲上去,毫不反抗,悲壮的迎接血的洗礼。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的中心是用自我牺牲的行动反衬统治者压迫者的残暴丑陋,用高尚对比卑贱,让对方自行醒悟从而幡然悔改。这与基督教的“打完左脸打右脸”和佛教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做法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后者是比喻,甘地则是血的实践。从电影的短暂描述中分析,这种与人的本能反应完全逆向而为的民权斗争方法之所以能起作用,主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媒体的自由报道;二是英国政府的面子。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观后感

本文分享地址:《甘地传观后感汇总作文25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QNknwD0T0D1.html

0
0
阅读全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没有匹配到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