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汇 > 详情页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投稿:何云舒 时间:1周前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19篇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

春节――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春节是人人都盼望的节日,春节也是合家团聚,共叙美好生活的日子。我天天都盼望春节的到来,终于在无数次焦急等待中把春节给盼来了。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又都长了一岁,我们长得不只是年龄,而且还比往年更加懂事了。

今天是年三十,这是我和妈妈、奶奶、哥哥正在包饺子,我想了一个主意,我说:“我们就把5个饺子包成花生米的,如果谁吃到谁就有好运。”他们都同意了,不一会儿就包完了,过年的饺子是要比一比看哪家的饺子吃得早,妈妈和奶奶去煮饺子,我和爸爸、哥哥忙着放鞭炮,我拿了一个盘圆形状的大鞭炮,把鞭炮铺在院子里像一条迂回的蛇,然会我用打火机点燃,就听到霹雳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响完,我家院子的地上顿时,就像红地毯。这是妈妈把饺子端到了桌子上,我们大家一起吃饺子,到家吃的是有说有笑,都非常高兴,我用筷子夹了一个包子,咬了一口,居然是花生的,不一会吃饱了,我吃了2个花生的,哥哥吃了1个,妈妈吃了1个,我爸爸吃了1个。这时,街道上的鞭炮是如雷灌耳,我和哥哥拿出了10个瑞雪――礼花,我们点燃跑到了一边,他喷出了一个个的雪花他们在空中舞蹈,累了的时候就去抱着大地睡觉去了。我听到天上有噼里啪啦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天上长出了一团花朵,五彩缤纷,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我回到家看20__春节联欢晚会,里面有嘹亮的歌声,目瞪口呆的舞蹈,开怀大笑的小品和二人转。

第二天是除夕,我凌晨3:30就起床了,刚起来就有放鞭炮的,我想大家都起这么早来赶走20__欢迎20__,我也拿出了鞭炮,我说:“这个鞭炮太大了,让哥哥来点吧。”不一会儿我吃了饺子就去拜年了。

20__走了,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20__,在这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2

我的老家在东北,虽然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搬来了深圳,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东北的喜爱。这也是我对东北春节习俗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说到东北的春节,就一定不能少了庙会。庙会上可以说是人山人海,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还有很多活动,而最精彩的就是踩高跷和扭秧歌了。踩高跷俗称缚柴脚,因为技艺性强、形式又活泼多样,所以深受人们喜爱。踩高跷的人脚下踩着两根细长的棍子,能有两三米高,隔着很远就能看到他们在大街上行走的身影。小时候我并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只是单纯地以为他们长得高而已,长大后才知道要经过艰苦的练习才能掌握。

而扭秧歌,它的前身是在插秧时的歌咏活动。将劳动期间的吟唱、蹦跳、行走的动作结合起来,变成了现在东北人过春节不可或缺的一种活动。扭秧歌的服饰有很多颜色,每件服饰都以一种单独的颜色做主色,然后在衣服上加上各种装饰,看上去既喜庆又富有特色。我家的楼下就是一个广场,每逢过春节都能听见楼下的锣鼓声和秧歌的音乐声,人们聚集在这里,随着音乐扭动着身体,十分热闹。每每听到楼下传来秧歌的音乐声,我就知道,欢庆的时刻又要到了。

在饺子里包硬币似乎在整个东北都很流行。把硬币放进饺子馅里一起包起来,谁吃到那个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获得好运。这是劳动者对于新一年财富的美好祈愿。我小时候就吃到过一次,心里美滋滋的,似乎咬到了一整年的好运。

冻梨,只有东北地区的冬天才有的一种水果。大的大不过橘子,小的也就乒乓球大小。以前的一般人家在冬天买不起新鲜水果,冻梨就是春节的水果。而冻梨是一定要在吃过年夜饺子后吃的,或许是因为这独特的时间和甜美的味道,才使冻梨流传至今。它的外表看起来又黑又黄,就像烂了一样,其实那才是冻梨好吃的时候。一口咬下去,甜甜的感觉涌上心头。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春节习俗,东北的春节习俗可以算得上是别具一格的了。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3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儿,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且“规矩”也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奇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在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我大喊道:“贴错了,贴错了。你把它贴反啦!”爸爸不紧不慢的回答道:“没贴错。”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却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着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如此,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呀?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了起来。原来过年还有一种习俗来源于年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串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走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有了放炮,穿红衣,贴春联的方法驱赶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了,直到今日。我听完爸爸的讲解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原来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啊,我又问爸爸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中的晦气,这是好兆头呀!

这就是我家乡热闹的春节。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4

李想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过年了,到处一派张灯结彩的景观,好不热闹,最高兴的莫过于我们这帮小孩子啦,因为过年不仅有新衣服穿,还有各种美味佳肴,而我最喜欢的春节习俗,就是收压岁钱!

大年初一早上,我早起床跟着爸爸妈妈,喜气洋洋的去爷爷家拜年。到那只见哥哥一家早已来了,一看到爷爷奶奶,我便笑着一边鞠躬,一边说着:“爷爷、奶奶,新年好!祝你们万寿无疆,万事如意!”顿时,爷爷奶奶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连忙从口袋里拿出压岁钱正准备递给我,这时,哥哥变魔法似的不知道啥时候拿了一个大盆,一脸坏笑地说,“爷爷奶奶别着急,今年咱们换个新花样,谁给您二老磕头磕的响,您给谁发大红包,行不”,大伙顿时来了兴趣,纷纷附和道:“这主意不错!”

说来就来,只见哥哥把大盆放在爷爷奶奶面前,往地上一跪,“砰砰砰”连磕了三个响头,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爷爷奶奶也合不拢嘴,给哥哥了一个红包。我也不甘示弱,紧接着就上来,心想:爷爷奶奶这么开心,我得磕的更响才行。接着,我便铆足了劲往下磕,“咚咚咚”三下比刚才还响的磕头声响了起来。哎呦喂,咋这么疼呢,一看那大盆,竟然被我磕了个大坑,这下彻底把大家逗乐了,爷爷奶奶赶紧扶起我,边笑边帮我揉脑袋,还往我怀里塞了个大红包。

“祝大伯新的一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小叔越想越帅!”我依次给长辈们拜年,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因为我的小钱包吃的饱饱的了。

据说压岁钱的风俗有很长的历史了,它代表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也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那一个个红包袋里装着的压岁钱,寄托着长辈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5

陈子木

有这么一天,大街上人头攒动,街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屋里早已关不住元宵的香气……想想,这天是什么日子?没错,就是元宵节!

众所周知,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们的元宵节,又被称作灯节,它之所以有这么两个名字,是源于这天的两个重要习俗,吃元宵和赏灯。

今天,就先来说说赏灯吧!还记得小时候,隔壁村每到元宵这一天,大街上都会挂起成百上千的灯笼,而我们村虽然也有,但却很少,当时虽说天气已经冷得能冻掉手掌,但我们仍然冒着鹅毛大雪去了隔壁村。一到街上,我的眼中顿时异彩连连一一街上人山人海,街边一个紧挨一个地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大的、小的、红的,花的,小猫的,小狗的……其中还有一盏巨大的兔子灯笼,爷爷说那叫“兔婆”,象征着多子多孙又多福!

我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爸爸妈妈几乎要拉不住我了。“哟!这灯上还挂了个字条!是灯谜吧?”我一字一顿地念道:“两个明月挂天边!”“什么意思?”这时,妈妈走到我的身后,说道:“两个明月就是两个月,这个字谜的谜底是朋友的‘朋’”。我恍然大悟,这字迷可真是绝妙啊!

接下来便是吃元宵了。元宵又叫做“浮元子”,有黑芝麻馅儿的,花生馅儿的,水果馅儿的……当然,我还是最爱吃黑芝麻的。每次元宵一出锅,我便立马伸筷子要在锅里夹,却总被热气烫得泪水涟涟。唉!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元宵节,这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古老习俗,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爱元宵节,爱赏五彩斑斓的灯,爱吃香气四溢的元宵,但我最爱的还是元宵节的寓意一一大家幸福快乐,团团圆圆!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6

崔琳雅

今夜的月并未满含孤独地藏在高空中那层层云间,她皎洁如玉,照得我们心中欢喜••••••

正当感叹“夕阳真美”时,再拾眸已华灯初上。小树林旁的路上,人与人擦肩而过,个个都怀有心事••••••我从常去的小卖部走过,走在回家的路上••••••

两年了,因种种原由,我没有和爷爷、奶奶三个人一起过这本该团圆的元宵节,心中处处是歉意••••••到家时激动的苦与酸涌上心头,未说出第一句话,爷爷就把我拉进屋内。屋里很暖和,奶奶坐在炕头,木桌中是奶奶亲自做的元宵,见我回来了,一下子回过神为我找坐处。

元宵节开始了••••••

嘴里品着不同口味的元宵,爷爷奶奶在一旁唠嗑,型号绝版的电视,一个节目接着一个节目地按顺序播放,窗外的月依旧亮,但我却红了眼眶,可能是因为这一切都承载了太多元宵节的旧事••••••

那年天很冷,我用红毛线扎着双马尾,坐在与自己同样高度的铁凳上小口小口吃着元宵。当时问着最幼稚的问题,看着最单纯简单的世界。爷爷奶奶就在一旁,他们会一同带我放下未吃完的元宵,打上花灯,在小树林旁的路上。放眼去看家家门口都会有一个天真无邪的打灯小孩,满天都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明月也毫无闲暇之时,他会为这团圆的人家送去祝福,默默收藏在每个人的时光档案中。朴素也让人觉得很美好。

离开的时间快到了,我再次与爷爷、奶奶打起花灯,晚间的风吹起奶奶齐肩的白发,月光散在我们走过的路上,仿佛回到过去实则一直在面对新的开始。我们仨一直会是我们仨,在这样一个有风韵的节日感受风俗。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流逝,那些散碎在元宵的旧事含着月光共同欢喜。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7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

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很好,就能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后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8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窗花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9

大年初一

文|高玉睿

自古以来,过年就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有着专属的仪式感,那么在晋城,有关大年初一的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开门炮的习俗由来已久。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房门打开,放三个鞭炮,名曰“开门炮”表示开门大吉,而且同时还要说一些吉利的顺口溜。“开门炮”放的越响越好,要求三发都响,声音洪亮,才最吉祥。意味着可以解除一年的疾病晦气。放的过程中不能断响,否则不吉利。如果放了个哑炮,要马上说“闷声发财”,再立即补放一个。

放完开门炮后,就要点燃年火,年火又称蒸火、旺火、年柴。点年火的习俗在晋城由来已久,有人说是为了驱邪避灾,有人说是为了图吉利,还有人说是为了求财求福。虽然这些说法都没有经过考证,但点年火确实是老晋城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习俗。年火是在年三十就最好的,首先得在院子中心选好位置,然后将豆秸、玉米棒芯铺在最底层,接着将干柴、桑树枝堆在上面,搭成一米左右高度的年火,寓意为财源广进、吉祥如意。孩子们还要围在年火。周围烤口里馍馍,据说大年初一吃了在年火上烤过的馍馍,一年肚子都不疼。

点完年火,紧接着摆满一桌子贡品开始献老爷了。和老百姓们的生活贴近的都是一些小神仙,灶王爷当然少不了,一家之主自然有一份贡品;门神也不用说,作为日日夜夜守卫家门的神,他也自然有一份贡品。还有一位小神,他是管理一方土地的土地爷,他在众神仙中可能是品级最低的,一般在寻常百姓家中的一张方桌下面,在摆满献贡宴请各路神仙的同时,也不忘取一个小碗,放入一些贡品,然后伸手将这个小碗随意地放入桌子下面的地上就算是对这位土地爷的款待,献完神后再放一个鞭炮,意味着红火的新的一年开始了。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0

说到我家乡过年的民俗,那数最隆重的可谓是过年了,过新年了,也可以算是最忙的时候了,也是最快乐时光了,因为可以玩那些只有过年才有的炮啊什么的,还可以拿红包,自己看着那说厚不厚,说薄不薄的红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也有一种奇怪的‘伤感’。

要数最忙的就是过年了。过年的前一两个星期都要准备好过年的必备品――如鞭炮啊,新衣服啊,“祭品”啊,等等所象征过年的东西,都要一一准备好,准备好了以后等到过年了就要去永思堂了。

永思堂?你可能不知道永思堂是什么东西,恩,大概是以前古人为了“祭神”吧?对了蔡氏的人就去蔡氏的永思堂,某氏的人就去某氏的永思堂,反正,只要是百家姓里的一个姓,几乎都有,不过村里有什么姓氏才会建那所属性氏的永思堂,好像早在以前就搞定了这件事。

过年是从除夕开始的,除夕一到,早上就要起来准备好今天要拜的东西,到了中午,就是洗澡时间了,你会发现打开水龙头是没有水的,为什么呢,拜托,这是全村,全镇甚至全区全市大家所‘统一的洗澡时间’,好像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了。接下来,去玩永思堂以后就跟其他地方(国内的……)差不多咯,放鞭炮,穿新衣,贴春联,千篇一律的感觉。

我家乡是这样过年的,你的家乡呢?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1

陶俊宇

说起家乡的风俗,立刻映入脑海的,一定是过年几个小朋友一起吃烤年糕的情景了。我们家过年吃完年夜饭各家各户的孩子们就开会了。大家都在一起放鞭炮。这些都是年夜饭后的事了,而今天我主要就讲讲吃饭前的事。

在吃年夜饭前呐,可谓是所有的“子”都到了一块儿了。什么吃的圆子、枣子、松子,还有孩子、妻子。而这时爷爷奶奶坐在凳上,别提有多高兴了,看着这子孙满堂的场景笑得都合不拢嘴。傍晚,“巧妇”们开始忙活了,而我们最小的孩子们就开始“狂欢”了。我们老家用的还是土灶,在生炉子前,每家每户的孩子都偷偷地抱一堆柴火出来了,找一片没有杂草的石板上堆了起来。然后每家每户的孩子都自带一块年糕,然后我们这些“哥哥姐姐”们就用个火钳夹一个“烊头”然后往干柴上一放火就点燃了。然后“分工”很明确,最小的去把火钳头洗干净,七、八岁的就帮忙添柴,我们这些最大的就开始烤年糕了,比我们小的就在一边玩什么放鞭炮啊,丢沙包啊都有。最调皮的王奶奶家的小孙子,把那种一落地就炸又没什么危险的炮就往我们边上扔,吓得我表姐都跳起来了。记得去年还是前年我带了个耳机去一边听歌一边给那帮“小祖宗”们烤年糕吃。可是我和我的表弟表姐头就大了,一手拿一个重死人的火钳还不能让年糕烤焦了。因为火蹿得很高所以我腰得弯到一半,我一边干着活一边听音乐还能缓解一下我那酸痛的腰,结果音乐一下变成了“这是什么呀”“是耳捂子吧?”“一定不是,还有根线呢!”“也许是会自动加热的耳捂子呢!”“啊呀,哥哥你告诉我们吧!”“还有年糕好了没呀?”

刚烤好的年糕又软又香,小孩子们很是喜欢,这就是我们乡里的习俗,这年糕的香味,我仿佛现在都闻得到。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2

我最喜欢过寒假,因为整个寒假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年味特别浓。年前忙过年,年后忙拜年。我发现这浓浓的年味主要还是我们小孩渲染的。我们吆三喝四,成群结队,一起放鞭炮、玩游戏,夜晚打灯笼周游四方。这年味啊,真正属于我们童年!

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主要表现在三个重要节日。家乡的人们尤其重视小年、除夕和正月十五这三日。这三日可真热闹!

小年那天,每家每户都会请祖,也叫“接祖宗”。“接祖宗”是以堂轩为活动场所。如果是大屋,每家每户会抓阄轮流值年。轮到哪一家值年,这一年的腊月二十四日就由这一家摆香火接祖宗。傍晚时分,人们会将所有地方的灯全部打开。还会准备一条鱼、一块生肉、一只鸡和一碗米饭放在托盘上,由当家的端出去,并从家中拿出几刀香纸烧,燃几把香,放一挂鞭炮,磕三个头。有祠堂的家族,祠堂内供有祖先排位,需再次敬香、烧纸、放鞭炮、磕头。请祖完毕,回到家中,晚餐才正式开始。既然有请祖,就有送祖,“送祖”一般是在正月十五的晚上(也有在正月初七晚上的),人们会拿着供品去逝者的坟前祭奠。

大年那天是人们一年中最繁忙的一天,但也是最快乐的一天。那天大人们要置办年货,小孩子们则忙着去买玩具和烟花。太阳下山之前,人们会贴春联,听爷爷说:“春联蕴含日子红红火火之意,除此之外,还能渲染节日的喜庆。”贴完春联,人们会买几枝假花和几盏灯送到列祖列宗的坟前,有时还会烧几刀香纸,燃一把香,放一挂鞭炮,以此表示人们对那些已经逝去的先人的尊重。

元宵节那天,人们会用糯米粉、灵芝粉做圆子。将粉和好后,分成一块一块的小团,趁它未干裂,立马将它搓成圆的。可以用香油、葱、酱油、鱼或肉等作料炸着吃,也可以用红糖当佐料炒着吃。吃圆子时,一定要趁热吃,凉了会影响口感。

听老人说,以前的元宵节特别热闹。热闹的原因就是闹花灯。从正月初几就开始“戏灯”,一直到元宵节晚上才燃灯。有一首宋词这样写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昼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寥寥几句,给人多少美的遐思!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元宵节的那种味道造就消失殆尽了。现在家家户户有电视机,电视节目可谓是百花齐放、赏心悦目。手机、电脑把人们带进虚拟的网络世界。一部小小的手机,内部的虚拟世界广阔无垠,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要什么有什么;还有浩若繁星的网络游戏,更是吸引着年青一代。我一个小学生都能感受到年味正在一代一代逐渐变淡。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世界上所有的风俗习惯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世界上所有的风俗习惯都有着它自己的文化故事,世界上所有的风俗习惯都有着独特魅力。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3

郗丁杰

每逢正月十二,大王镇街上就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十里长街锣鼓大振,人潮汹涌。

起初街上的人们翘首以待,期盼着城隍爷的到来。突然锣鼓声响起,不知谁叫了一声“来了”,人头开始攒动,摩肩接踵,诧异中头戴红色小毡帽、身穿红袍、脚踩高跷的开道小丑映入眼帘;其后,一群打个通红脸蛋,左晃右摆、四处张望,动作和神态尤其夸张的大头娃娃跟来了,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舞狮的队伍也不甘落后,在狮首的带领下,在一面大鼓上演绎着各样的诗情画意,接着其他的狮子都相继奔来,狮首眨巴着眼睛,从一根横木跳到另一根横木上,金黄色的狮身引人注目,随风抖动的红毛更是展现出狮子的威风凛凛。人群中欢呼声、掌声源源不断。那些个子低的小孩子央求着大人把他们架到肩上,好能看清楚;大孩子们则爬在大树上,眺望游城隍的队伍。

“会城隍”在当地俗称“接爷”,接爷有非常盛大、隆重的仪式,整个游行队伍旌旗仪仗前导,报马奔驰穿梭、锣鼓震天动地、社火异彩纷呈绵延数里,成为声势浩大的民间艺术盛典。在城隍驻村期间,全村各户要轮流守夜,正月十五前后,村里要举行“会爷”,有“前村不会,后村不接的规矩。”

我很好奇城隍到底是谁?经过查找资料终于知道:大城隍是楚汉之争时为保护刘邦被项羽活活烧死的忠臣名将纪信,二城隍为明代南征北战英勇殉国的韩成,三城隍是忠于汉室、宁死不屈的周苛。三个城隍各个都是英雄出身,英勇无比,宁死不屈,刚正不阿,是我学习的榜样。

会城隍,这不仅是庙会,更是古代将士们的英雄品质的传奇故事。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4

“卖汤圆,卖汤圆,小哥的汤圆是圆又圆……”随着这首童谣响起,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

刚起床,我就嚷嚷着吃汤圆。“我吃六个,六六大顺……”看着我调皮的样子,妈妈点了下我的鼻子说:“吃十个,十全十美!”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午饭时,家家户户都吃汤圆。家乡的汤圆很特别,大米做的_,都说“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当天大家都去井口旁打水,打成面后捏汤圆。捏汤圆时会加一小撮的小麦粉,家乡人们说小麦金灿灿的,寓意着这年丰收满满,象征着金灿灿的金子,吃了生活就富起来。中午,一家人团团圆围坐在一起吃着“金汤圆”过元宵。

元宵的晚饭,大人们早已做好了饺子。大人往往会做一个裹着硬币的饺子,谁吃到了那只“硬币饺子”象征着他一整年都很幸运,财源滚滚来。每年元宵,我都眼巴巴地望着饺子,希望自己能吃到这只“硬币饺子”。每次我嘴里念念有词“这只”“那只”犹豫不决的时候,硬币饺子早已被别人吃到碗里了。每逢这时,总引来大家的哈哈大笑。

元宵节,一个寓意满满的节日。“闹”圆宵,"闹”出一年的幸福。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5

人们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说明春节就是人们一年到晚的盼头,在外游子的归宿,家里人们期盼的团聚,可见,春节就是个盛大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建阳的小山村里,大年三十每家每户都在贴对联挂灯笼,准备红红火火,辞旧迎新。大家都忙的不可开交,脸上都露出了喜悦。大家用了一大部分的积蓄购买了食物,小孩喜欢的糖果,客人们喜欢的菜肴,老人们喜欢的水果……备好这些东西,准备过新年。年夜饭,桌上有很多好吃的:比如说春卷、虾饼应有尽有。好吃的东西吃也吃不完。说到水饺,除了好吃还好玩,包水饺可要有点功夫。首先拿一张饺子皮,然后夹一些肉(把肉剁成肉沫,再加七七八八的食材)再用勺子把肉末舀到饺子皮上接着再把饺子皮两边吻合,一家子其乐融融地包饺子,吃年夜饭。

春节到了我们中国人就会放鞭炮,放鞭炮的来历是因为传说中有一怪物叫“夕”,“夕”最怕的就是光和红色,所以大年三十人们就要放鞭炮,不关灯。

最激动人心的就是压岁包啦,长辈都会给晚辈包一个红包里面有压岁钱和心意,压岁钱的来历是因以前有一种叫“崇”的怪物会伤害小孩,大人给小孩压岁钱就是保护小孩不被伤害。

大年初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6

新年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新年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舅舅一个,姥爷一个,外婆一个……我满载而归,手中十几个大红包。新年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新年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7

李思源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内蒙人,我非常爱我可爱的家乡,我们的家乡习俗更是不用多说,既有趣又庄严。

其中我最爱的,节日是元旦,中秋和元宵节,因为我知道元旦和元宵节中的元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生活,和和美美。这两个节日还意味着出远门的老爸可以回家和家人团圆了,这是我最期待的。

元旦是个所有人都喜欢的节日,因为元旦可称为跨年,跨年就是意味着新的一年要开始了。每一次和同学在一起迎元旦,就提前感受到了年的味道。

过年那天,所有人都是吃年夜饭,和家人有说有笑的,坐在一起眉开眼笑地聚餐,这天,人们不离不弃地和家人在一起,与2021年告别,展开了新的一年的新生活,向着新生活,向着幸福出发。

元宵节是个软软糯糯的节日,因为这天人们也会吃上一碗热乎的芝麻汤圆,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那天,人们还会唱一首特别经典的歌曲,应该是叫《难忘今宵》。上了岁数的人应该都知道,也许那还是他们美好的儿时回忆呢。

中秋节是个各种各样口味的节日,为什么说各种各样口味的节日呢?因为中秋节要吃月饼,月饼又有许多口味,数不胜数,口味重重。如果你要买月饼,那会让你眼花缭乱,中秋节当晚的月亮非常圆,而且像太阳一样,很明亮,你可以和家人一起坐在夜深人静的晚上,静静地听,仿佛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谈话,还有千万不能忘记中秋节是几月几日哦。

我爱我的家乡,更喜欢家乡的习俗。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8

压祟钱

老街的青石板走过了四千年的光阳,这一段古老的历史让老街变得年味浓浓。大家都开始忙活起来了。

春节临期,我揣着满怀期待的心情来迎接新年新气象,大年三十一早,我一早起来便穿好衣服,抓紧时间洗漱,简单吃了点早饭便出了门,按照我们这儿的规矩,春联应当三十本天贴,挑选好样式,再简单贴一下,但是正门一定要贴。下午便是祭祖了,是借此来怀念逝世的亲人,夜晚大家聚在一起边吃边看,再将灯开上一晚寓意着新的一年前途光明。

鞭炮声伴随着我起床,瞬间感觉新的一年在向我招手,我也将开启红红火火的一年。

我最期待的环节便是压岁包了,每当我一拿到压岁包,那手感似乎像是我手中的一坨金子。在我们这里压岁包一般都是在初一之前小年之后就拿了,一般在这段时间里便会有客人来家里拜访,从而就顺便也把压岁钱给了,通常也都是与父母平辈的亲人来了。大年初一便是去拜访爷爷奶奶或太太这辈的人了,压岁钱的寓意通常用来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得到压岁钱便可以开始平平安安的一年。

每当收到压岁包时我便会偷偷藏起来,只为了不让爸妈收走,每当看到“压岁钱”三个金碧辉煌的三个大字,我的手不由地颤抖,心中暗暗地想着:“等我拿到了,一定要去超市大大地花一笔。”,甚至连购买路线都规划好了,却总是被我爸灭空,然后我便痛失了一年以来唯一存款,每次都会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收起来是为了我好,我们收了别人家的,那别人家有小孩子,按照道理不能欠别人家的,还是得还回去。”

真是“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家家都有不同的俗。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9

送灶王爷上天

刘梓函

窗户外天越发黑了许多,天似乎被一张黑布罩住了,空气中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蜡烛味。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王爷上天,在我们朝东埭也不例外。

爷爷在厨房里发出喊声:“小宝,来帮我一下!”

“来了,来了,急什么急!”我从二楼像一楼厨房奔去。

此时,爷爷把插放蜡烛的蜡烛钎放在桌上,他的旁侧还有被黑夜映衬下格外干净的空盆。我手里拿着一把香,近距离一闻,那种香气似一阵清凉的微风,把我的烦恼一吹而散。这时有人推了推我说:“干什么呢?把香先放桌上,你先去拿几样水果和一把糖果。”我好像打开了马达似的,一路跑都带着风。把已准备好放在桌上的几样物品拿入厨房,将它分好类别,装入空盘中。看着盆中美味的食物,我的口水似一条糖丝从嘴中流出。

“为什么要送灶王爷上天要用水果和食品敬他呢?”我发出了提问。

“这你要听我慢慢讲。”爸爸边说边打开手机。

“不带你这么玩的!”我双手插在腰上,装出生气的样子。

“我又没查,只写了一份稿子而已!”爸爸开始耍帅。

“哦,今天怎么这么勤奋啊!脑子好使啦?”我语气中带着一丝嘲笑。

爸爸拍了拍我的脑袋说:“别耍贫嘴了!听我讲:传说在古代,一对老夫妇仅有一个儿子,两人十分疼爱这个儿子。但因家中太过于贫困,只得让儿子去挖煤。儿子久而不归,可把老人给吓坏了。”挖煤有没有什么困难的?“我疑惑地望着爸爸。爸爸一口否决:“不,挖煤可危险啦!一个不小心就会送命的,你们这个年代的孩子不知道。”爸爸继续讲:“这天老太婆不放心,叫老汉到煤矿地去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了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边走边聊,聊得十分热闹。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地收一百名矿工,老汉很着急,祈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答应了。老汉见了儿子故装生病,要儿子侍奉左右。他儿子一时无法下井,便跟老人回了家。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四夜里,老汉想起三年前的事情,忍不住跟老伴说了,谁知被灶王爷听见了。二十四夜里,灶王爷把这些事情告诉了玉帝,玉帝恼羞成怒,惩罚了光脚片,又收走了老汉的儿子。为此,人们在腊月二十四这天给灶王爷吃糖,希望他吃糖时嘴巴被糖黏住,无法去天上与玉帝告状。”爸爸拍了拍手说:“故事结束了,你们快去弄吧……”

爷爷将火柴点燃,把蜡烛粘上火种。我轻轻拿着香,把头放在蜡烛上,左右转动。火苗是一位活蹦乱跳的孩子,用他的身体温度来温暖香那冰冷的内心,将香蜡烛上拿走,香还上还带着火。轻吹一口气,将香上的火吹灭,插入香炉里,我双手合一一脸严肃的站在灶王爷面前说:“灶王爷,上天把我家好事告诉玉帝。也需要灶王爷让玉帝把我这学期学习棒。”然后我把灶王爷的画像弄火燃烧掉,送他上天。

虽说这只是一种形式,但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一天我不仅学到了如何送灶王爷,还听到了一些关于他的故事。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本文分享地址:《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19篇》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QOInwD5T3D1.html

0
0
阅读全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没有匹配到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