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汇 > 详情页

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投稿:张作序 时间:28天前

本文《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作文(通用6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篇1

受汉族影响,各地侗族也过春节,并且十分隆重。农历年底,侗族村寨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家家忙着打年粑、酿年酒、杀年猪、张贴春联、打扫卫生。侗族的“春节”和汉族一样也俗称“过年”,有大小年之分,但与汉族的小年不完全相同,汉族过小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相传是敬灶神。侗族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为小年,又叫“姑婆年”,是纪念姑婆的节日,意思是祖宗各代的姐妹出嫁后,过年快结束时回家探亲团圆。这天,除过年的食品外,侗家还用几个粑粑夹着酸肉敬奉姑婆,作为“飨年”,并用甜酒祭奠,说是有的姑婆、姑母不会喝烧酒,就饮甜酒,反映了侗族人家具有尊重妇女的传统美德。

各地侗族的春节活动既有相同内容,又有地方性的特点。三江侗族农历三十过大年,除夕当天宰猪杀鸡鸭祭祀祖先,又用酸汤煮鱼祭莫一大王。初一的清晨用烧肉和酸肉祭祖。同乐地区的杨姓侗族初一除用酸肉外,还以甜酒祭祖,到达摩娘娘庙(萨堂、圣母祠)去祭祀,同乐独峒一带的侗族放鞭炮驱逐“野鬼”。马胖一带的吴姓侗族不设祖宗神龛,除夕这天,杀猪宰鹅,首先去祭祀飞山庙杨公祠,然后祭祀土地庙和“萨坛”,最后在火塘边烧香摆饭桌吃晚饭,在饭桌前说几句请祖宗一起过大年的话。初二后,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请吃油茶或喝酒,寨上吹芦笙,唱侗戏,进行“月也”集体交游。

榕江侗族称“春节”为“达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就开始打年粑、酿酒、打扫卫生。喂牛的人家要为牛备足年料。农历十二月二十七、二十八日杀年猪,农历十二月三十日贴春联、门神。小伙子给未婚妻送礼,新郎迎接新娘回来共度佳节(因侗族新娘有不落夫家之俗)。除夕之夜,家家燃香点烛,摆设供品敬祭祖先。大年初一零时,鸣炮辞旧迎新。初一早上用茶水祭祖,传说此时是祖先的“斋时”,晚上才供奉酒肉。当天不往屋外倒水和垃圾,表示全年财喜不外出。初一饭菜均吃前一天做好的,意为上年剩下的,以示年年有余。除夕晚上和初一整天不请客。初二这天,寨上妇女到萨堂祭祀“萨岁”祈求保佑,兄弟请已出嫁的姐妹回来吃饭,同时亲友也可以互请。初三以后寨中开始玩龙舞狮、演侗戏、“多耶”、“行歌坐月”、芦笙会、唱大歌等,节日期间充满了欢乐气氛,直至正月十五把龙送下海,春节结束。

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篇2

李思源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内蒙人,我非常爱我可爱的家乡,我们的家乡习俗更是不用多说,既有趣又庄严。

其中我最爱的,节日是元旦,中秋和元宵节,因为我知道元旦和元宵节中的元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生活,和和美美。这两个节日还意味着出远门的老爸可以回家和家人团圆了,这是我最期待的。

元旦是个所有人都喜欢的节日,因为元旦可称为跨年,跨年就是意味着新的一年要开始了。每一次和同学在一起迎元旦,就提前感受到了年的味道。

过年那天,所有人都是吃年夜饭,和家人有说有笑的,坐在一起眉开眼笑地聚餐,这天,人们不离不弃地和家人在一起,与2021年告别,展开了新的一年的新生活,向着新生活,向着幸福出发。

元宵节是个软软糯糯的节日,因为这天人们也会吃上一碗热乎的芝麻汤圆,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那天,人们还会唱一首特别经典的歌曲,应该是叫《难忘今宵》。上了岁数的人应该都知道,也许那还是他们美好的儿时回忆呢。

中秋节是个各种各样口味的节日,为什么说各种各样口味的节日呢?因为中秋节要吃月饼,月饼又有许多口味,数不胜数,口味重重。如果你要买月饼,那会让你眼花缭乱,中秋节当晚的月亮非常圆,而且像太阳一样,很明亮,你可以和家人一起坐在夜深人静的晚上,静静地听,仿佛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谈话,还有千万不能忘记中秋节是几月几日哦。

我爱我的家乡,更喜欢家乡的习俗。

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篇3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又是农历的元月,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然而,我的家乡福州,在元宵节有着与别处不同的风俗,你且听我说说看。

清早,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熟人打个照面,就互道声元宵快乐,吉祥如意。孩童们裹着棉袄,溜出家门,手拿几盒鞭炮,噼里啪啦迎元宵。家家都在灶台前忙碌,传出的味道香飘十里。四处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好不热闹。

正午,可少不得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用芝麻和甜馅,加以白糖调之,外用糯米粉搓成球状。状如白玉,吃起来软糯香甜,回味无穷。汤圆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美食,其意味着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团团圆圆。

下午,街外忽得一阵儿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对人马浩浩荡荡朝村里走来。领头一人扛着一台琉璃花灯,后有人顶着孩儿弟、黑白无常、四大将军等的竹制扎骨神像。中夹锣鼓队奏乐。末端是人群抬轿接五显大帝出庙巡视,轿上挂着写有百子千孙的灯笼。大鼓大锣之声在村中回旋荡漾。百姓们夹道观看,伴着鞭炮、锣鼓乐声喝彩欢呼,妇女们捧着香炉在神像前接香。一时,场面盛况空前。游神是福州民间元宵节期间的一项风俗活动,把神像请进神轿里,抬出庙宇沿街巡游,接受民众们的香火膜拜。其寓意神明借神像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人们和一方水土平安。

傍晚,元宵节又迎来了一个高潮闹花灯。元宵夜灯市之壮观令人咂舌。街头巷尾,道路两旁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灯,从近看首望不到尾,从远看宛如长龙盘踞街巷。璀璨的灯光映着树影,蜿蜒而去。皓月当空,街道上行人接踵摩肩。细看,一盏宫灯上粘着条灯谜:老赵一走开,完全就变样(打一食品)。不及我细想,旁的孩童拊掌大笑:这可不简单!‘赵’繁体‘w’,去走之底,剩‘肖’,可不变样!‘肖’谐音‘宵’,元宵!解出谜,他便得意洋洋的跑开。我也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我脱口而出:‘牛’去掉二横下的竖,改为‘口’,告!也总算猜对了一个灯谜。

元宵已至尾声,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仍得以留存。这,就是我的家乡福州,独有的元宵节。

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我们金华人有一种很特别的习俗,那就是金华斗牛。

金华斗牛,曾与金华火腿齐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华斗牛是牛与牛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斗牛当日,参斗之牛装以勇士之饰,由其主人护送进入斗牛场,此时鞭炮齐鸣,观者欢呼雀跃。

我就看过几场:牛主把牛牵到赛场上。此时,两牛怒目而视,各自刨腿,四肢并力,奋力斗争,观众则呐喊助威,呼声响彻云霄。败者血肉模糊、仓皇而逃;胜者则奋蹄而追,紧随其后,斗牛即将结束。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这里有相当大的体现。败退之牛将被主人贬成耕牛甚至宰杀;而胜者则身价加倍,威风一时。

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篇5

“过年了,过年了!”我们大喊着,这可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最红红火火的节日!我们过除夕总有一些习俗,下面我来说说我们过除夕的习俗。

首先,过年怎么能少了贴春联。这次,可是我自己亲手写春联。我拿来几张红色底的纸,再拿起毛笔蘸墨,便在这红红火火的纸上挥起毛笔,开始了我的书法作品之旅。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未免有些失误。把撇写长了,蚯蚓变成了长蛇,或是手一晃,直直的线条成了上下起伏的波浪……最后写成的作品,简直是“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所以,只好再写一张。这一张,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认认真真,专专注注地写,一定要写好!终于,一副美观的春联展现在大家眼前,妈妈还把它贴在了我家门口,别提有多高兴了!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老家东阳的特别习俗――灌糯米肠。顾名思义,就是用糯米灌的肠子。灌糯米肠是个细活,工艺特别讲究,稍一马虎就坏了。如果糯米太多了,就会像炸弹一样,煮的时候会炸掉,但是如果太少了,吃起来就会不香。做好的糯米肠,十分滑,像一条泥鳅一样,仿佛要从我手中逃脱。灌糯米肠给工我们让除夕“年味十足”生活“多姿多彩”。

最后,就是一个最重大的习俗――吃年夜饭。一碗一碗香喷喷的饭菜从厨房中端了出来,有绿油油的青菜,犹如一块块绿翡翠,还有金亮亮的大黄鱼,在灯光的照耀下,像一块金子似的,闪闪发光,还有白胖胖的在年糕,它可是寓义着年年“糕”(高)的含义……这顿年夜饭,我们吃的干干净净,心满意足,似乎还想再吃一次,令人难以忘怀。

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篇6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形成了一些习俗,流传至今。

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小年,从这天开始,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买芝麻糖祭灶神。家家户户都开始办年货了,如:买对联、买糖果……

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团圆。到了晚上,鞭炮声彻夜不绝,人们还要看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守岁,最重要的是还能收压岁钱。听老人说守岁表示珍惜时间,孩子守岁是为父母祈祷,祈祷父母长命百岁。

大年初一,我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收拾的整整齐齐,就和爸爸妈妈出去走亲访友去拜年,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同族人挨家挨户地去拜年。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必须吃饺子、放鞭炮,鞭炮还得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表示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

元宵这天,人们都要吃汤圆,汤圆代表团团圆圆,这可忙了孩子们,吃饱了晚饭就迫不及待的跑到街上去,展示自己绚丽的烟花。大街小巷里,烟花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各式各样的烟花,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当美丽的烟花打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五彩花,点点滴滴,汇成花的海洋。

0
0
阅读全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