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汇 > 详情页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

投稿:西风马 时间:1个月前

本文《《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9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 篇1

家乡的春节,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可有些还是有区别的。

临近春节的时候,马路上,树上,商店前都张灯结彩;时不时还会响起一阵阵的鞭炮声。各个超市里大人们老人们都在办置自家的年货,把超市挤得个“水泄不通”。而孩子们则在外面成堆成堆地玩,好不热闹!

到了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就甭想睡好觉了,从晚上到早上这段时间就一直在放鞭炮,都没有消停会儿。真正到了春节这一天,一定要早早的起床吃饺子,在每次吃饺子时,姥爷总是会跑下去放上一挂鞭炮才会上来。这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工作飞鸿腾达。

吃完饺子后,便是我们小孩子兴的时刻了,那就是发压岁钱!姥姥姥爷坐在沙发上,而我们小孩子跪成一排各磕一个响头,大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我们疑惑地看着他们,没有得到答案,这时姥姥姥爷拿出了红包,我们笑着接了过来放到口袋里。接到钱包的那一刻,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接着我们就出去拜年了。出了门,就会看到地上都是红纸屑,看得眼花缭乱啊!遇见认识的老人就说“新年好啊,_姥姥!”转到时间差不多时便回家了。

回到家便看到大人都在包饺子,我们也不甘示弱。先洗了把手,再把袖子撸起来,戴上围裙,坐到椅子上,有模有样地向大人们学了起来。我拿着擀面杖笨拙地擀皮儿。刚开始擀地是奇形怪状的,但是慢慢地就圆一些了。干完后就觉得好有成就感,但不幸的是我已经“面部全非”了。

我们吃饺子时,我竟意外地觉得这次的饺子异常的好吃,我吃了很多,弄得我还老打嗝。晚上,我们开始放烟花,在夜空下放出的烟花光彩夺目,包含着我们对新一年的期待和希望。

想来想去春节便是我最想过而且过的最快乐的节日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 篇2

大同风俗之旺火

文|石鸣宇

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山西大同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煤炭与当地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煤炭早在古时候就已“潜伏”进当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便是一项和煤炭有关的风俗。

每逢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用大块的煤炭垒成一座“小宝塔”,里面放柴,外面穿上“五色纸”所制的新衣“旺火罩”,最后贴上一句写有祝福的红纸,美其名日“旺火”。看着如此庞大的“黑色山峰”,总会迫不及待地想让火神与之共舞,但还不到时候,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常想趁他人不注意时给点了。在旺火准备完毕后,院中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寂静,常常连一阵风吹草动都能听得一清二楚。等待的这一段时间仿佛格外的久,一分钟都快有一个星期那么长。眼巴巴地看着“黑山”却不能点燃,如同饿了数月的人看见桌上的面包却不能吃一样。

积雪平铺在院中各个角落,有十厘米左右厚,松软得看起来像堆积的白砂糖,在皎洁的月光照射下,雪花泛起点点银光,又宛如晶莹剔透的钻石颗粒一般。就在午夜十二点时,四周忽然便炮齐鸣,响彻云霄。人们将旺火点燃,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射出来,既御寒,又壮观,加上色彩艳丽的花炮作陪衬,真是一场“视觉盛宴”。大人孩子们围着旺火正转三圈寓意顺顺利利,倒转三圈寓意霉运坏事越滚越远。转圈时,女主人将提前蒸好的“花馍馍”扎在筷子上用旺火烤一烤再分吃,寓意祛病祛灾。家中男女老少皆要烤火,以图“旺节冲天”。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走街串巷,对每家的旺火“指指点点”,据说哪家的旺火烧的最旺,来年这家便最有福气。

大同过年的习俗还有很多,远不只这些,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祝愿人们能平平安安,快乐幸福地生活。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 篇3

送灶王爷上天

刘梓函

窗户外天越发黑了许多,天似乎被一张黑布罩住了,空气中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蜡烛味。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王爷上天,在我们朝东埭也不例外。

爷爷在厨房里发出喊声:“小宝,来帮我一下!”

“来了,来了,急什么急!”我从二楼像一楼厨房奔去。

此时,爷爷把插放蜡烛的蜡烛钎放在桌上,他的旁侧还有被黑夜映衬下格外干净的空盆。我手里拿着一把香,近距离一闻,那种香气似一阵清凉的微风,把我的烦恼一吹而散。这时有人推了推我说:“干什么呢?把香先放桌上,你先去拿几样水果和一把糖果。”我好像打开了马达似的,一路跑都带着风。把已准备好放在桌上的几样物品拿入厨房,将它分好类别,装入空盘中。看着盆中美味的食物,我的口水似一条糖丝从嘴中流出。

“为什么要送灶王爷上天要用水果和食品敬他呢?”我发出了提问。

“这你要听我慢慢讲。”爸爸边说边打开手机。

“不带你这么玩的!”我双手插在腰上,装出生气的样子。

“我又没查,只写了一份稿子而已!”爸爸开始耍帅。

“哦,今天怎么这么勤奋啊!脑子好使啦?”我语气中带着一丝嘲笑。

爸爸拍了拍我的脑袋说:“别耍贫嘴了!听我讲:传说在古代,一对老夫妇仅有一个儿子,两人十分疼爱这个儿子。但因家中太过于贫困,只得让儿子去挖煤。儿子久而不归,可把老人给吓坏了。”挖煤有没有什么困难的?“我疑惑地望着爸爸。爸爸一口否决:“不,挖煤可危险啦!一个不小心就会送命的,你们这个年代的孩子不知道。”爸爸继续讲:“这天老太婆不放心,叫老汉到煤矿地去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了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边走边聊,聊得十分热闹。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地收一百名矿工,老汉很着急,祈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答应了。老汉见了儿子故装生病,要儿子侍奉左右。他儿子一时无法下井,便跟老人回了家。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四夜里,老汉想起三年前的事情,忍不住跟老伴说了,谁知被灶王爷听见了。二十四夜里,灶王爷把这些事情告诉了玉帝,玉帝恼羞成怒,惩罚了光脚片,又收走了老汉的儿子。为此,人们在腊月二十四这天给灶王爷吃糖,希望他吃糖时嘴巴被糖黏住,无法去天上与玉帝告状。”爸爸拍了拍手说:“故事结束了,你们快去弄吧……”

爷爷将火柴点燃,把蜡烛粘上火种。我轻轻拿着香,把头放在蜡烛上,左右转动。火苗是一位活蹦乱跳的孩子,用他的身体温度来温暖香那冰冷的内心,将香蜡烛上拿走,香还上还带着火。轻吹一口气,将香上的火吹灭,插入香炉里,我双手合一一脸严肃的站在灶王爷面前说:“灶王爷,上天把我家好事告诉玉帝。也需要灶王爷让玉帝把我这学期学习棒。”然后我把灶王爷的画像弄火燃烧掉,送他上天。

虽说这只是一种形式,但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一天我不仅学到了如何送灶王爷,还听到了一些关于他的故事。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 篇4

我的家乡是河南郑州,这里是一个有趣古老又有特色的地方,这么多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特色。我们这儿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家乡特色风俗,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又是华夏文明发源地,我的家乡非常繁华,但在繁华中也有着几百年的古老历史风俗,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郑州风俗吧!

首先,郑州在十三朝古都洛阳与七朝古都开封之间,历史悠久,风俗很多,有些还有名,但有些就不算太广泛了,就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些不太文明的风俗吧!

"摸摸会"是在登封市的传统民俗,"会场"在中岳嵩山九龙潭,每年农历5月14日,人们赶来后通宵到第二天也不愿离去,若女子不孕为了求子就趁夜黑来到九龙潭向圣母求子。制作"猴加官"是豫中地区的民俗,"猴加官"是工艺品,有近三百年历史,很有意思,可以让小猴所拿的脸谱通过操纵戴在脸上,因为"猴加官"谐音"候加官",暗示"官上加官"的意思以表祝福。

"独角舞"也是登封市一种独特的民间舞,来源于大禹治水,如果有值得庆祝的事,都会跳独脚舞,是一人站在在两只高杆上所跳的舞。

郑州也也有广为人知的风俗,上元佳节(又叫元宵节)时要吃元宵,代表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也会耍龙灯,同时还要送花灯,一般会对出嫁或得子时送出,而且还流行猜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平平安安,春节里要放鞭炮,舞狮舞龙,还有拜年,得压岁钱,等等我们熟悉的民俗。

郑州热闹古老,也有着许多中国文化风俗,希望大家能发现风俗,喜爱风俗,我爱郑州,也爱这里的古老风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 篇5

李思源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内蒙人,我非常爱我可爱的家乡,我们的家乡习俗更是不用多说,既有趣又庄严。

其中我最爱的,节日是元旦,中秋和元宵节,因为我知道元旦和元宵节中的元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生活,和和美美。这两个节日还意味着出远门的老爸可以回家和家人团圆了,这是我最期待的。

元旦是个所有人都喜欢的节日,因为元旦可称为跨年,跨年就是意味着新的一年要开始了。每一次和同学在一起迎元旦,就提前感受到了年的味道。

过年那天,所有人都是吃年夜饭,和家人有说有笑的,坐在一起眉开眼笑地聚餐,这天,人们不离不弃地和家人在一起,与2021年告别,展开了新的一年的新生活,向着新生活,向着幸福出发。

元宵节是个软软糯糯的节日,因为这天人们也会吃上一碗热乎的芝麻汤圆,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那天,人们还会唱一首特别经典的歌曲,应该是叫《难忘今宵》。上了岁数的人应该都知道,也许那还是他们美好的儿时回忆呢。

中秋节是个各种各样口味的节日,为什么说各种各样口味的节日呢?因为中秋节要吃月饼,月饼又有许多口味,数不胜数,口味重重。如果你要买月饼,那会让你眼花缭乱,中秋节当晚的月亮非常圆,而且像太阳一样,很明亮,你可以和家人一起坐在夜深人静的晚上,静静地听,仿佛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谈话,还有千万不能忘记中秋节是几月几日哦。

我爱我的家乡,更喜欢家乡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 篇6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一起过这个节日。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习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春节有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__多年的一天,舜既天子之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这样的传说。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种野兽叫“年”,它长得十分狰狞,生性凶残,每到过年的这一天晚上,它都会下山祸害百姓,于是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躲到山上去。一年上山途中遇到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是神仙变的,老人问他们原因,人们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人,老人说年它怕红色和巨大的响声。于是人们就在门口贴红色的纸,然后敲锣打鼓,放炮竹,年兽看到了这场景就逃回山上了。虽然年兽从此不再下山祸害百姓了,但人们还是把这一习俗留了下来。在年二十四的那一天,人们就贴对联。

在小年过后人们就开始了过年的准备,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买年货。

最热闹的还属过年的除夕了,吃完年夜饭以后,大人们就围在火炉边聊天,小孩们则在门外开心地放着烟花。人们熬夜守岁,十二点整还要放炮竹。

初一之后,龙灯花鼓就敲了起来了,耍龙的那是家家蹿啊!耍龙的在每一家门前都会耍出不一样的花样,收红包时,有的主家把红包挂在高高的屋梁上,那耍龙的人叠罗汉一样,叠得十分高,最上面那一个人顺手一拿就到手了。到了元宵节,春节就慢慢地结束了,耍龙的也是飞快地从每一家飞奔而过。

我喜欢春节,这个热闹又愉快的日子。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 篇7

家乡的大年初一

文|鲍翼恺

大年初一可谓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我的家乡晋城是怎样过大年初一的。

在几十年前,孩子们凌晨四五点就要被家长叫起来喝“头脑”,它是由粉条、豆腐、豆芽等诸多食材做成的。此外,人们在早上还会吃拉面,寓意全家互相拉紧点儿,不要丢了一个。

人们在早上起床后,会先打开房门,并放上三个雷炮,也就是爆竹,美其名曰“开门炮”,表示“开门大吉”。

这“开门炮”要放得越响越好,并且三个都必须响,如果你不幸遇到哑炮,要马上说一句“闷声发财”,然后再补放一个。

在农村,放过“开门炮”后便是烘“正火”,这是每年大年初一的保留节目,是每一个孩子都十分盼望的。人们会提前把干柴垒成塔状,在中间塞一些柴禾,初一早上一点就着,并在上面蒙一些柏叶,不但会有一些火星飞迸,单是那浓浓的香味也十分醉人。

烘完正火,紧接着便是摆献供,人们会给不同的神献不同的东西,比如通常会献给山神爷面蒸的猪或羊,也有的人会献一只鸡,而给门神则要献刺猬。

此外,不同职业的人还会给不同的神献供,如木匠会给鲁班献供,读书人会给孔夫子献供,而像门神、社爷、财神爷这些神则是家家都要献供,供品的多少,要看家境。祖先和神不能一起受享,等献完神,人们才会献给祖先供品。

然后便是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一些压岁钱,钱可能并不是很多,但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关心。

每一个节日都会有一些禁忌,大年初一也不例外,这天不能扫地,不能倒垃圾,也不能动剪刀,否则接下来的一整年都不会有好日子过。当然,这是迷信,但如果只把它当做一个风俗来看的话,其实也蛮有趣的。

这就是我家乡——晋城的大年初一。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 篇8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我的家乡也有许多与众不同的风俗。

春天,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大地一片绿意盎然。各种树木竞相吐芽,香椿树也不甘落后,一片片小小的有着短毛的叶子从枝头冒了出来。等香椿叶长到一寸长的时候,人们会用一种带钩子的长杆把它们勾下来。嫩嫩的香椿芽用开水焯一下,切碎了和白白的豆腐、调料拌在一起,就做成了一道味道特别的香椿拌豆腐,嫩嫩滑滑的豆腐伴着香椿特有的香味入口,让人回味无穷。

到了四、五月百花盛开的时候,一串串洁白的洋槐花挂在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这时,淘气的孩子们用钩杆把含苞待放的洋槐花一串一串撸下来带回家。洋槐花被妈妈们一个个摘下来,洗的干干净净,然后撒上面粉拌匀,放入锅中蒸上十几分钟,花香四溢的槐花不烂子就出锅了。每年的春天,妈妈都会给我做“槐花不烂子”,吃上一口满嘴都是槐花的香气和淡淡的甜味,只吃一次就会让人难以忘怀。

冬天,寒冷的北风不停地呼啸着,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把身体裹得紧紧的。早晨,在一些写着“头脑”的饭馆里却总是人头攒动,有的甚至在门口排起了长队。一些外地人看见总会不解地问:“‘头脑’是什么东西呀?”“头脑”可是太原特有的风味早点。据说是傅山先生为体弱多病的母亲配置的药膳,原名“八珍汤”,由羊肉、藕、长山药、黄酒、中药等八种材料制成,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头脑”身体立刻会变得暖暖的,再冷的天也不怕。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特别的风俗,真是说不尽,道不完。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优秀作文 篇9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0
0
阅读全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