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汇 > 详情页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投稿:织锦 时间:1周前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20篇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

每当提起长春这两个字,我的心中就会思绪万千,长春是我美丽的家乡,也是我成长的摇篮。长春四季分明、景色宜人,真可以称得上是我最美的“家”。我的“家”是一座电影城;我的“家”是一座汽车城;我的“家”还是一座天然的游乐场,我要让更多的人一起走进我美丽的“家”,感受我们长春独特的美!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电影拍摄基地,这里拍摄的大多数电影都是战争和革命题材的,著名的《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影片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参观一下我们长春的电影制片厂,就会知道电影的拍摄过程,还会看见许多以前拍摄电影的设备,只要看见那些场景,大家就一定会想起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抗战英雄们坚持抗战,终于迎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生活的今天。长影拍摄了这么多有影响力的影片,电影城这个称号对于长春而言,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

长春汽车厂,相信大家一点也不会陌生,众所周知的红旗、解放、一汽大众……你们知道新中国第一辆轿车是在哪生产的吗?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你,新中国第一辆轿车是在我们长春“诞生”的,长春汽车厂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所以汽车城的称号也是我们长春值得骄傲的美称!

我们在长春长大的孩子,真是最幸福的。每到冬天,漫天的雪花飞舞,鹅毛般的大雪,把整个城市银装素裹。有时候看见白色的雪花,真以为是冬爷爷给我们送来的白砂糖,伸出舌头,让雪花落在嘴里,凉凉的感觉。细细品尝,才知道这只是我想象的“白砂糖”,心里还觉得有一点儿甜呢!约上小伙伴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坐雪橇,你能想象得到我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玩到大汗淋漓的场景吗?小伙伴们,这里是不是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天然的游乐场呢?

我们共同地努力,建设美好家园,一定会有更多的朋友来我“家”做客,这里景色美、环境美、人更美!我爱美丽的长春!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2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又是农历的元月,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然而,我的家乡福州,在元宵节有着与别处不同的风俗,你且听我说说看。

清早,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熟人打个照面,就互道声元宵快乐,吉祥如意。孩童们裹着棉袄,溜出家门,手拿几盒鞭炮,噼里啪啦迎元宵。家家都在灶台前忙碌,传出的味道香飘十里。四处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好不热闹。

正午,可少不得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用芝麻和甜馅,加以白糖调之,外用糯米粉搓成球状。状如白玉,吃起来软糯香甜,回味无穷。汤圆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美食,其意味着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团团圆圆。

下午,街外忽得一阵儿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对人马浩浩荡荡朝村里走来。领头一人扛着一台琉璃花灯,后有人顶着孩儿弟、黑白无常、四大将军等的竹制扎骨神像。中夹锣鼓队奏乐。末端是人群抬轿接五显大帝出庙巡视,轿上挂着写有百子千孙的灯笼。大鼓大锣之声在村中回旋荡漾。百姓们夹道观看,伴着鞭炮、锣鼓乐声喝彩欢呼,妇女们捧着香炉在神像前接香。一时,场面盛况空前。游神是福州民间元宵节期间的一项风俗活动,把神像请进神轿里,抬出庙宇沿街巡游,接受民众们的香火膜拜。其寓意神明借神像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人们和一方水土平安。

傍晚,元宵节又迎来了一个高潮闹花灯。元宵夜灯市之壮观令人咂舌。街头巷尾,道路两旁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灯,从近看首望不到尾,从远看宛如长龙盘踞街巷。璀璨的灯光映着树影,蜿蜒而去。皓月当空,街道上行人接踵摩肩。细看,一盏宫灯上粘着条灯谜:老赵一走开,完全就变样(打一食品)。不及我细想,旁的孩童拊掌大笑:这可不简单!‘赵’繁体‘w’,去走之底,剩‘肖’,可不变样!‘肖’谐音‘宵’,元宵!解出谜,他便得意洋洋的跑开。我也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我脱口而出:‘牛’去掉二横下的竖,改为‘口’,告!也总算猜对了一个灯谜。

元宵已至尾声,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仍得以留存。这,就是我的家乡福州,独有的元宵节。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3

陇端节又称“陇端街”、“风流街”,是我的家乡富宁县壮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至三月间择日举行。“陇端”系壮语“下田坎赶街”之意。举行陇端节的地点一般在宽阔的田坝中间,各村寨的壮族赶到现场,或对唱情歌,或演壮剧,或调换大牲畜,或交换农副产品,极为热闹。

富宁壮族农历一至四月间的陇端节又叫陇端街,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传陇端节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对壮族英雄侬智高的纪念活动。节日期间,人们盛装歌舞,热闹非凡,一台台壮戏连日连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戏,夜里演文戏,俗话说:无戏不陇端。除了看戏对歌,年轻人在节日里异常活跃,他们通过对歌跳舞互相认识,加深情谊,并根据才貌人品等的比试,推荐本年度最佳“风流人”,所以,陇端节又被称为“赶风流歌会”有首古诗这样描绘陇端节盛况:

清明前后足欢娱,博濑滩头记早趋。

翠盖如云来丽者,青衫雾毂走狂奴。

未知东首谁为主,不信罗敷自有夫。

翻笑江南逞游冶,杏花春雨太模糊。

“陇端”是壮语,原意为“下田坝赶街”。在远古,壮族先民依山傍水建村落,每逢开春,各地壮族聚集区自选吉日开市,以物易物,互换稻种、农具,形成了早期的集市贸易。在壮乡春暖花开的集市上,青年男女以歌代言,三五成群地相邀对歌,寻情侣。老年人则在集市上寻亲访友,找老恋人叙旧情。当地汉族称“陇端街”为“花街”、“风流街”。我的家乡富宁县的“陇端节”实属壮族人的“情人节”,而广南、文山、西畴、砚山、麻栗坡等县的壮族,则将这一节日叫做“赫丹滇”、“赫嘎腻”,赶集形式和“陇端街”一样。

我的家乡富宁县归朝镇孟村的“陇端节”历史悠久,度节的人数或多或少,数百年来,从未中断。据说1979年的“陇端节”,到孟村的壮族青年有上万人,平时寂静的孟村很是热闹了一番。今年的“陇端节”,却是孟村有史以来最有意义的一天。

山潮、水潮不如人来潮。为了欢迎远方的客人,孟村美丽的壮族姑娘将乡亲们前几日赶制的糯米花、糯米年粑、糯米白酒端出来,敬献给各路宾客。美丽的姑娘让远来的壮族小伙情意绵绵,歌兴大发;醉人的酒歌令来宾开怀畅饮,翩翩起舞。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4

大同风俗之旺火

文|石鸣宇

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山西大同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煤炭与当地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煤炭早在古时候就已“潜伏”进当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便是一项和煤炭有关的风俗。

每逢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用大块的煤炭垒成一座“小宝塔”,里面放柴,外面穿上“五色纸”所制的新衣“旺火罩”,最后贴上一句写有祝福的红纸,美其名日“旺火”。看着如此庞大的“黑色山峰”,总会迫不及待地想让火神与之共舞,但还不到时候,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常想趁他人不注意时给点了。在旺火准备完毕后,院中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寂静,常常连一阵风吹草动都能听得一清二楚。等待的这一段时间仿佛格外的久,一分钟都快有一个星期那么长。眼巴巴地看着“黑山”却不能点燃,如同饿了数月的人看见桌上的面包却不能吃一样。

积雪平铺在院中各个角落,有十厘米左右厚,松软得看起来像堆积的白砂糖,在皎洁的月光照射下,雪花泛起点点银光,又宛如晶莹剔透的钻石颗粒一般。就在午夜十二点时,四周忽然便炮齐鸣,响彻云霄。人们将旺火点燃,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射出来,既御寒,又壮观,加上色彩艳丽的花炮作陪衬,真是一场“视觉盛宴”。大人孩子们围着旺火正转三圈寓意顺顺利利,倒转三圈寓意霉运坏事越滚越远。转圈时,女主人将提前蒸好的“花馍馍”扎在筷子上用旺火烤一烤再分吃,寓意祛病祛灾。家中男女老少皆要烤火,以图“旺节冲天”。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走街串巷,对每家的旺火“指指点点”,据说哪家的旺火烧的最旺,来年这家便最有福气。

大同过年的习俗还有很多,远不只这些,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祝愿人们能平平安安,快乐幸福地生活。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5

刘荞禾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省或市都有自己的节日习俗,家乡东北的春节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东北的春节可以说是特别的热闹了包饺子、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晚……这可是大多数东北人最期望的一天……

春节一定是要吃饺子的,包饺子也是有门道的。春节那天要在晚上零点吃饺子,我们就在十一点的时候包饺子。包饺子时要挑一两个包一个硬币,吃到硬币的人就代表这一整年都会财源滚滚。

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是一定要放鞭炮的,放鞭炮是传统习俗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种传统形式,它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人们常在过年的时候烧爆竹,而爆竹又有驱魔、辟邪、消灾的寓意,所以在后来的传说里,“年”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恶魔,而家家户户的爆竹声,就是为了驱赶“年”这种怪物。后来慢慢从单一的红色鞭炮,演变出了很多漂亮的烟花,过年时放烟花时,燃放的烟花就像一朵朵五彩斑斓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之中,好不漂亮。

看春晚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全家人坐在电视面前颇有家的味道。

我家乡的春节就是这么简单。你们家乡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呢?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6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7

大年三十,一大清早,大人都起床开始忙活了。

洗漱后,顾不上吃早饭,外婆外公舅舅便开始准备下午的祭拜用品,其中猪头、鸡、"金元宝"是最马虎不得,也是最费时间的。

看,外公外婆一起将腊月腌制好的硕大猪头,放入铁锅中煮。妈妈说,这猪头是外公专门从安徽买来的,是过年祭祖最重要的,柴灶里要花半天时间才能煮熟。

在等的时候,晚辈们也陆续起床吃早饭。年纪稍大的糖糖姐姐和我,开始分工帮忙贴窗花、春联等事情,一边争论着"这样贴好看""不这样好看""这样""这样"……一片欢笑。

年纪小的三个妹妹不能帮忙,便可以看――杀鸡!这鸡非常不寻常,是用来祭祖的,必须是大公鸡才行!"杀鸡开――始――了――"只见外公左手提着菜刀,右手擒着大公鸡,气势汹汹地走到鸡的面前刀口对着鸡的脖子一抹,只见一缕鸡血滴到一个盘子里,几十秒后,将鸡扔到开水桶里。小朋友边烫着鸡,边使出全身力气拔毛。拔完后,外公把鸡放烧猪头的汤里烧3至5分钟左右,也可以不烧,再将鸡血浇上去。

猪头还没起锅。舅舅将锡箔纸放八仙桌上,折成一个个"金元宝",其实看上去像船,再将每3个"金元宝"塞入一个更大的、黄色烧纸(是上坟用的一种专用纸)折成的超大"金元宝"中。按需要祭拜的祖宗个数,舅舅做相应个数的超大"金元宝"。

鸡杀好了,"金元宝"折好了,猪头也起锅了。外婆将m烛、香、猪头、鸡和超大"金元宝"放入篮子中,所有的祭拜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大家吃个午饭,便可以去祭拜了,但是婴儿和儿童只能待在家中。听舅舅说,祭拜时,要先把祖先的坟前、周围打扫干净,把猪头、鸡摆好,m烛点燃,再点香,每人需持三支香,将东南西北每个方向都拜一遍,然后将香给插上。最后将"金元宝"烧了,就大功告成,可以回家喽。

这,就是我的家乡风俗。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8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每逢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上“福”字,下面,就看看我们家乡的风俗吧!

“福”字的贴法有很多。而在我们家乡,有这样的说法:不是所有的福都要倒着贴,倒贴“福”字主要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谷米粮仓,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这两处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去,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巧用“倒”字的谐音字“到”,倒贴福字。用“福至”来抵消“福去”。另一个地方是在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一直来到家里,屋里,柜子里。

大家一定要记住,“倒福”不能贴在门外,因为这样表示把“福”倒出去了。

哎,贴个“福”字都要这么讲究,那么贴春联,不就更麻烦了吗?

古时候,人们贴春联是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解放后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妥当。

这不是我家乡的风俗,是不是很有趣呢?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9

六年级章迅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有的地方过年要买杂拌、有的地方过清明要去祭祖、有的地方过端午时要赛龙舟……当然,家乡的这个村子过除夕时也有自己不一样的地方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早大人们总会起的早早的出门来放鞭炮,寓意是开门红。于是我们村子的早上就变得热闹极了,很有过年的味道。吃完了早饭,爷爷奶奶总会带着我和妹妹去菜市场买对联,小菜,零食,水果等,这一忙就到了中午。我们村子除夕这一天中午一般只喝一些粥就完事,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得留着肚子晚上吃年夜饭呀!

当夜幕降临时,奶奶还在厨房里做着晚饭,爷爷便把我和妹妹拉过来,让我们帮她准备美味的食物放在一个大托盘里,为什么呢?你们待会儿就知道了。我们拿了一点花生、瓜子、炒米糖、蛋糕等放进了盘子里,这些美食对中午没吃粥的我和妹妹来说诱引力可不小哇!但每次当我准备拿的时候,爷爷都会阻止。我很奇怪,便问:“爷爷这东西难道不是给我们吃的吗?”爷爷便说这些东西是给龙吃的,“龙还没来呢,你们急什么哦?”我突然想起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村子里的人们都会举办一场舞龙游行,挨家挨户的舞,那肯定也到我们家来舞咯!我想到这,手便缩了回去。

过了大约几十分钟的时间,我隐约听到了敲锣打鼓的声音,我兴奋地跑到大马路上看了一看,呀!舞龙队来了!我一边往回跑,一边大声喊着:“龙来啦,龙来啦!“”爷爷听到了,赶紧把一张擦净木桌放到了门口,再把托盘摆到了上面,就等着龙来了。

不一会儿,龙便到了。他围着我们的那张木桌绕来绕去,有时还张开大嘴,吐出一束束火红小火苗,可好玩了。那龙十分漂亮,金灿灿的甲片、火红的龙角、闪闪的大眼睛,可真好看呀!

过了一会儿,只见龙摆了几个漂亮的动作便走了。不过看到它那依依不舍的样子,仿佛在说:“我明年还会来的!”

就这样,除夕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离开了,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又会有什么美好的事情发生呢?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0

我的家乡是一个普通的地方――涡阳,涡阳也是“老子的故里”。在这里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很热闹。

在除夕时,我和妈妈去买衣服和用的、喝的,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乱,孩子们都准备过年,都买新玩具。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们都早早的起床贴春联。贴福字时,讲究倒着贴,意思是福到了。我们贴完后就开始给爷爷奶奶拜年了,奶奶坐在板凳上,面前放了一个盆,我们小孩都纷纷磕头,每个小孩都拿了个大红包。到了大人们磕头了,奶奶说:“谁磕得响,谁有大红包。”结果每个人都得了个大红包,可是盆却磕扁了,我心想:大人们为了得大红包可真卖力啊!

给爷爷奶奶磕完头后,我们一家都在一起包饺子,我们在馅里面包一枚硬币。奶奶下了一锅饺子说:“谁要是吃到了硬币,谁就最平安、幸福。”我们争先恐后地吃饺子,我吃着吃着发现有一个很硬的东西,拿出来一看是硬币,我开心地一蹦三尺高。

过年是那么热闹,是那么开心与快乐。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小伙伴们,说说你们那里的风俗吧!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1

我的家乡过春节的风俗就是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饺子,那可是一件既开心又幸福的事。

饺子相传是东汉的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原名“娇耳”,建安初年,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辞去了太守的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

他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许多百姓,发现他们耳朵都冻得雪白,他一到家就有许多登门求医者蜂拥而至,张仲景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乡亲们,于是他便搭起了医棚,盘上了一口大锅,专门舍药为穷人治病,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包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娇耳”下锅煮熟,人们吃后顿时觉得两耳发热,从冬至起,张仲景天天舍药直到大年三十。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好年。

所以每到除夕的时候,妈妈总是要包饺子,她先把馅拌好,面和好。我们便开工了,妈妈先给我示范包了几个,妈妈包得可熟练了,不一会儿像扇贝一样的小饺子就一个个立了起来,我看妈妈包得那么熟练,觉得包饺子非常简单,于是我便跃跃欲试,但是我一包就难了,不是馅少就是破了皮儿,要不就是包了个立不起来的“懒饺子”,我又气又急,心想莫不是这饺子故意和我作对,不让我包好,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问我是不是觉得难了,要有耐心,我马上就领会了,馅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果然,这次包得比以前好看很多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虽然很平常,但是其乐融融,你说呢?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2

放孔明灯

顾梓涵

我的家乡在靖江,那里虽然没有大都市一般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放孔明灯,更是靖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记得似乎是在三年前,那时孔明灯还能放。天已完全暗了下来,我正与父母向着广场走去,远远的我就看到了几个孔明灯正缓缓地升上天。此时,广场上也早已三三两两地蹲满了人,我们也立刻去小贩那买了两袋孔明灯。

拆开袋子,只见那孔明灯呈红色,上面写了个大大的福字,我想这个一定能升起来。我拿起蜡块就把它往铅丝里按,可那蜡块硬的跟石头一样,尽管我使出了出奶的劲,可它的身上仅仅多了两条划痕,我想不就是个孔明灯吗?我还不信治不了你了!我又开始新一轮的尝试,可刚拿起来,它就如同鱼一般,从我的手里滑进了黑暗中,不见了踪影……

拆开另一个孔明灯,我又一次的开始了尝试“爸爸,为什么元宵节要放孔明灯啊?”我突然问道“现在放孔明灯都是为了祈福,而且孔明灯是一个女人造的,在古代这个女人跟随丈夫去福建打仗,有一次,她用竹篾扎成方架,再糊上纸,在它的底下放上燃烧的树脂,让灯靠热气上天。并把它作为军事联络信号。”说话间,蜡块终于被嵌入铅丝之中,然后,爸爸妈妈抓住了它的四个角,随打火机的一声清响,孔明灯渐渐膨胀起来,我们举起了孔明灯,等待着大家一起放开,突然一个孔明灯升上了天,紧接着更多孔明灯升上了天,它们都带着人们的心愿,成了夜幕中的星星。

啊!家乡人们的心,你就如同陈年的美酒,陶醉着家乡人的心。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3

李想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过年了,到处一派张灯结彩的景观,好不热闹,最高兴的莫过于我们这帮小孩子啦,因为过年不仅有新衣服穿,还有各种美味佳肴,而我最喜欢的春节习俗,就是收压岁钱!

大年初一早上,我早起床跟着爸爸妈妈,喜气洋洋的去爷爷家拜年。到那只见哥哥一家早已来了,一看到爷爷奶奶,我便笑着一边鞠躬,一边说着:“爷爷、奶奶,新年好!祝你们万寿无疆,万事如意!”顿时,爷爷奶奶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连忙从口袋里拿出压岁钱正准备递给我,这时,哥哥变魔法似的不知道啥时候拿了一个大盆,一脸坏笑地说,“爷爷奶奶别着急,今年咱们换个新花样,谁给您二老磕头磕的响,您给谁发大红包,行不”,大伙顿时来了兴趣,纷纷附和道:“这主意不错!”

说来就来,只见哥哥把大盆放在爷爷奶奶面前,往地上一跪,“砰砰砰”连磕了三个响头,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爷爷奶奶也合不拢嘴,给哥哥了一个红包。我也不甘示弱,紧接着就上来,心想:爷爷奶奶这么开心,我得磕的更响才行。接着,我便铆足了劲往下磕,“咚咚咚”三下比刚才还响的磕头声响了起来。哎呦喂,咋这么疼呢,一看那大盆,竟然被我磕了个大坑,这下彻底把大家逗乐了,爷爷奶奶赶紧扶起我,边笑边帮我揉脑袋,还往我怀里塞了个大红包。

“祝大伯新的一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小叔越想越帅!”我依次给长辈们拜年,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因为我的小钱包吃的饱饱的了。

据说压岁钱的风俗有很长的历史了,它代表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也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那一个个红包袋里装着的压岁钱,寄托着长辈们对我的关爱与期望……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4

贴春联

魏紫宁

春节是咱们中国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说起春节的习俗啊,那可是太多了,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贴对联,因为今年我家的对联,就是我和爸爸一起贴的!

下午,爸爸一手扛着梯子,一手拿着几幅对联和一个胶布,来到家门口,只见爸爸先把梯子靠在墙上,如一只猴子利索地一步一步爬到高处,把旧对联小心地撕下来,露出光滑如新的墙壁。接着,便将新对联整齐地铺开,一点点地在墙上移动位置,移正后,再用力将它按在墙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胶布贴好,最后将对联一遍遍摩平,一张端端正正的对联便呈现在我面前。

我看得手痒痒了,便自告奋勇地对爸爸说:“下一张我来贴!”爸爸看我那自信的模样,说:“你看,这幅对联哪个贴左边哪个贴右边呢?”我随便指了个,爸爸笑着说:“贴对联可不是那么容易哦!”贴春联可是有讲究的呢!”于是爸爸跟我讲了春联如何区分上下联,哪种春联应该贴在哪里,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春联还有这么多讲究呀!

我立刻就开工,奈何个子不够,只能贴低一点的地方。我颤颤巍巍地把铺开的对联移动到墙上,一手将胶带胡乱地贴上,贴好后,刚想欣赏自己的“杰作”,却发现自己竟然把对联贴歪了!歪歪扭扭,皱皱巴巴的,哎呀,这可不行,这时,我灵机一动,想了个好主意,把新对联按旧对联的痕迹贴,不就正了吗!说干就干!我用这个方法试了一次,果然成功了,看着端端正正的对联,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经过我和爸爸一下午的努力,终于把对联贴好了,看着崭新的对联,红通通的灯笼,栩栩如生的年画,处处都洋溢着过年那喜庆、欢乐的味道!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5

我的家乡是福建,向海而生,四处讨生活的福建人在哪里都有自己的食物家园。走南闯北,涉足海外,依然不改的家乡风俗就是那一碗热腾腾的馄饨。

大街小巷里,放眼望去,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店,小挑馄饨的名称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变得有些名不副实,由走街串巷一根挑子到别具风味的小店。慢慢地美食街上的馄饨店都成为了特色小吃店,但店里的吆喝声依然不改曾经的经典。每次回家乡,只要能吃到馄饨,听到那地道的家乡吆喝声我就心满意足了。

馄饨是一种汤食,汤食中的馅儿满足了口感和味觉的需求,而汤流进了我们的胃里,温暖了我们的整个身体。人们常说,福建的馄饨就有那一种鲜美味,在不知不觉间,这也成了我们的地理标签,于是,回家的人,要吃一碗家乡的馄饨也就演化成了家乡的习俗。

记得我第一次吃馄饨还是几年前跟爸爸回家乡,一路上风尘仆仆,回到老家已经是黄昏了,可我们一家人还没吃晚饭,早已是饥肠咕噜了。于是爸爸就带着我们到了一个馄饨店,他说他小时候经常在这吃呢!不知道老店还在不在。但让父亲眼前一亮的是,几十年的老店不仅还在,门帘也越发的威武了。爸爸点了几碗馄饨,几分钟后,馄饨终于上来了,看着冒着热气同时又散发着香气的馄饨,我想起来父亲多次给我形容的家乡美味,就有点期待。

只见馄饨有透明感,似乎古代形容美人的脸,吹弹得破。而且每个都包成精致的蝴蝶状,这就有了一种体型美。我把它吹了几下,放入口中,它滑溜溜的,好像在我的嘴巴里跳舞。当一口咬下,那一口馄饨,一股肉香顿时弥漫了整个口腔,它的馅肉质鲜嫩,口感爽嫩。而馄饨汤是原本单调的面汤,加上配菜和配料,烹煮后,汤和配菜、配料融入到一起,汤就变得更加有味了。滋滋有味吃了个底朝天,那味道,简直幸福感爆棚!在那次之后,我就开始喜欢上了馄饨。

走过很多地方的路,品过很多鲜美的食物,唯独带着家乡味的馄饨,让我回味悠长,长大后慢慢明白,那馄饨里包的不仅是美味,还有家乡的风俗。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6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一起过这个节日。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习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春节有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__多年的一天,舜既天子之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这样的传说。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种野兽叫“年”,它长得十分狰狞,生性凶残,每到过年的这一天晚上,它都会下山祸害百姓,于是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躲到山上去。一年上山途中遇到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是神仙变的,老人问他们原因,人们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人,老人说年它怕红色和巨大的响声。于是人们就在门口贴红色的纸,然后敲锣打鼓,放炮竹,年兽看到了这场景就逃回山上了。虽然年兽从此不再下山祸害百姓了,但人们还是把这一习俗留了下来。在年二十四的那一天,人们就贴对联。

在小年过后人们就开始了过年的准备,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买年货。

最热闹的还属过年的除夕了,吃完年夜饭以后,大人们就围在火炉边聊天,小孩们则在门外开心地放着烟花。人们熬夜守岁,十二点整还要放炮竹。

初一之后,龙灯花鼓就敲了起来了,耍龙的那是家家蹿啊!耍龙的在每一家门前都会耍出不一样的花样,收红包时,有的主家把红包挂在高高的屋梁上,那耍龙的人叠罗汉一样,叠得十分高,最上面那一个人顺手一拿就到手了。到了元宵节,春节就慢慢地结束了,耍龙的也是飞快地从每一家飞奔而过。

我喜欢春节,这个热闹又愉快的日子。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7

粽叶飘香

陈槿轩

那簇“沙沙”摇曳的芦穗像一支支饱蘸诗情的妙笔,流淌着不可言状的神韵,并散发出阵阵清香。每到端午节,我们家都回包粽子。

一大早,奶奶便开始忙活了起来。拿出准备提前准备好的的绿油油的粽叶与白花花的糯米,粽叶和红枣放入盆中浸泡着,只见那一颗颗红枣浮在水面上,像极了穿着游泳圈的小娃娃们,个个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包粽子的时间总是漫长的。奶奶左手捏住粽叶右手一卷,粽子便成了一个个圆锥体,用勺子放一勺馅料再塞上一个玛瑙的红枣,粽叶往下一包,在绕两三圈直到米漏不出来,用粽叶包紧,再拿一根绳子把结头处包起来,再把多余的绳子剪掉。

我接着问奶奶:“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而不吃其他的呢?”“屈原是楚国三闾大夫,诗人,由于被奸臣诽谤,楚王不听他的建议并把他放逐。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后,屈原含泪投江后,百姓怎么也捞不到他的尸体,便把米团等扔入江中,后来有用粽叶包饭,外缠彩丝,后面就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

“粽子这么难包,我看着都头晕,奶奶你怎么这么熟练?”我十分疑惑。看着那红通通的枣子,嘴里立刻又一种甜甜的感觉,还有一股粽叶的清香。“奶奶,你快去放锅里煮粽子吧,我都等不及了!”奶奶赶紧起身端着一篮子粽子往厨房走去,娴熟的往锅里放入,加满了水,就开始最后一步了。我焦急的等着,不停的在锅边转悠着,不大一会,整个厨房都弥漫着一股粽叶的香味,顿时生心舒畅,好似吃了人生果一般的甜。行人路过都忍不住想再闻上一闻。

一会儿的功夫,整个屋子里仿佛下起了大雾一般,一阵热气扑鼻而来,并还伴随着糯米的香味,锅里“鼓鼓”的还在不停的翻滚着,掀开锅盖的一霎那,真的香气四溢,原来的绿娃娃也变的更结实了。我迫不及待的剥开,露出了晶莹透亮的糯米,沾上白糖,轻轻一咬,一股粽子特有的香味在嘴里散开,好满足啊!

粽子不仅是纪念屈原,还有功名得中的寓意,也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8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地大物博,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她――春节,一个千家万户团圆的好节日,她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风俗,更是我们万千炎黄子孙传承的好节日。

春节,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欢欢喜喜贴春联,轰轰烈烈放鞭炮,高高兴兴吃年夜饭。

传说,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只怪兽,叫做“年”,会从山上下来到村庄里吃牲畜,不仅如此,连人也不放过。所以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斗争,但都一去不复返了。有一次,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发出巨响,惊动了外面的年。人们见状纷纷点燃竹子,最终成功把它吓跑了。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声响,每到大年初一便点燃爆竹,从此再也没有收到过年的攻击。这一天,人们欢聚于一堂,放鞭炮,贴春联,人们称之为过年,又叫过春节。

除夕,春节前的一天,大人们贴春联,上灯笼。他们买来对联,贴在家门口,妇女们在家里打扫卫生,把一年的尘埃都扫去,孩子们则帮大人们做助手……这一天,大家都忙完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在外求学的孩子们回来了,还有些一年不见的亲人们都回来了,只为在这一天吃上一顿团圆饭,尽诉一年对家人的相思。这个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时而大笑,时而感动……

星星跟着月亮走了,终于迎来了我们最期盼的日子,春节这天早晨,孩子们纷纷向大人们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大人们便拿出压岁钱给孩子们,孩子们欣喜若狂,这天,鞭炮声不断,好不热闹。中午,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把一年的成绩和收获都分享给大家。下午,老人们聚在一起打牌,大人们则陪同孩子们玩耍……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年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盼,无限的梦想――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19

陈玺任

我家乡的春节是别有风味的。当然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按咱们武当山的风俗,元春到上元才叫春节。

除夕是我最喜欢的一天,那天是春节之中最重要最忙碌的一天,在此时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大家必定都会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一会儿老妈端上菜来,看着桌上丰盛的年夜饭,还没吃就一个劲儿的说好吃。饭桌上我们一边谈论生活中的奇闻乐事,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享受团圆的乐趣。

吃完年夜饭,最后我们就会趁着武当山没有禁鞭令,快快活活放鞭炮。我拿起一根烟蒂,轻轻地在引线上一擦,转头就跑。火舌舔引线,终于燃到底,只看见烟花从铁罐里飞一样地冲上了天空,炸出了一道完美的弧线,银光划破了天空,新春就快到了。

放完鞭炮之后我们就回到家,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12点钟的时候,家家户户点燃鞭炮,全城就像是办喜事儿一样,噼里啪啦的声音回响在全城的上空,真可谓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与初一的光景可真是完全不同,除夕,一进超市门儿想回个头都难。王虚宫的真武大帝没见着,放眼望去全都是人,只有一个地方幸免于难―武当山的山顶。初一商场都插上锁,没几个人出门,大街上空荡荡的,门前堆着昨天夜里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等过了上元年就到了残灯末庙,姥姥和姥爷就会让我们带上一些家乡的特产,寓意过年的好彩头,与我们相伴一整年。

一年又一年,年年盼过年,我们武当山的年是最有年味的。此生无悔入武当,来世愿做中华人,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风俗更美。

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篇20

三月三上孤山

宋顾朵

“呼呜呜,”一阵阵清脆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中。一个个吹着泥狗子的小孩子,展现在眼前。

听奶奶说,赶庙会可是个老习俗,在那一天,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赶来,既要烧香拜佛,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又要趁着那一天赶集市,买新衣、种子、牲畜和许多的生活的日用品,那一天是人最多的一天,也是卖货郎最集中的一天。今年离庙会还有一段时间,路边街头上的人却早已谈论开了。这是一年当中,靖江最热闹的时候!

终于等到庙会这一天,我和奶奶赶了个早。天还未完全亮,这里竟已成了人的海洋,山上山下人流如潮,很多人买了香烛上山烧香祈福,远远地就能听到寺庙里敲起了洪亮的钟声。烧完香,我们一路跑下山去赶集,这里可热闹了,各种没见过的叫不出的农具,令人眼花缭乱的杂物,还有卖各种小动物的摊铺子,这里玩的东西数不胜数,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两眼放光。

走着走着,我被一阵阵清脆的声音吸引住了,像清晨的鸟儿正在啼叫。转过头来,原来是一群小朋友在吹着泥狗子。这种小泥狗子是一种陶器,是用孤山南坡的观音粉捏成的。它们可是祖传下来的老手艺,我也迫不及待的买了一个,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里。很快,我被套圈吸引住了,套的物品有好多,有毛绒玩具,有石膏做的动物,甚至有活的小动物呢!最好玩的就是套活鸭子,它们像被训练过一样,总在圈圈快要套到它们的时候,脖子一缩,轻而易举地避开了套圈,它们“嘎嘎”地欢叫着,仿佛在向人们炫耀着自己有多厉害。

不知不觉,我和奶奶逛了很久,有点饿了。于是,我们开始享受各种美食,瞧,香甜的季市脆饼,喷香的马桥馄饨,富有嚼劲的靖江猪肉脯,鲜嫩无比的蟹黄汤包……美味佳肴,应有尽有。

在靖江,有一种怀念叫庙会,有一种庙会叫情结。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本文分享地址:《六下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20篇》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UOEnwD5TwT1.html

0
0
阅读全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没有匹配到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