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靖宇》有感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读《杨靖宇》有感》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读《杨靖宇》有感》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读《杨靖宇》有感作文4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读《杨靖宇》有感400字
今天,我随手拿起了《英雄事迹》这本书,随便翻了一页。就翻到了杨靖宇这一页。
这篇文章主要讲抗日英雄和战友之间发生的一件关于“黄豆”的事情。日寇侵入东北后,为了切断抗日联军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杨靖宇不得不率军退向深山老林。一天,炊事员捧着一把黄豆,送到杨靖宇手中,杨靖宇问:“黄豆不是已经吃光了吗?”炊事员说:“这是各班战士省下来的,让我送给你。”杨靖宇说;''这怎么行,赶快送回各班去,给战士们吃。”炊事员知道司令员的脾气,就转身走了,可是又回来了。他说;''司令员,大家让你必须吃。""战士们吃什么?"杨靖宇问。炊事员回答:“吃浸了雪水的棉絮."他对炊事员说:“拿去给伤员吃吧,不许再拿回来了。"
读了这篇文章后,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战斗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宁愿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吃战士们多吃些。杨靖宇是一个为别人着想的一个人,正是因为很多像杨靖宇这样的抗日英雄才会有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杨靖宇在死后,一名日本军官把他解剖后像触电似的打了个冷战:死者的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从杨靖宇想到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学习杨靖宇的那种为别人着想却不顾自己的精神。
读《杨靖宇》有感400字
杨靖宇是一位抗日英雄,真正的英雄!他在雪山上呆了20多天,断粮至少5天以上。却并没有屈服于日军,死后也从不低头!那5天里,他吃的只有树皮、草根和棉花!
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日军的指挥下死伤的人数令人发指!为什么杨靖宇会惨死在这冰天雪地的山岭上?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他不会帮助敌人残害自己的“母亲”!为什么杨靖宇为国为民的精神如此坚定?
因为他那矢志不移、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精神只是为了让中国和平,与世无争,逃离死亡的魔爪。
在这风风雨雨的71年里,杨靖宇的革命故事依然家喻户晓。从前的硝烟战乱,与战争号角将永远停留在过去。但是中国人所承受的屈辱,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如果有人问为什么,我会告诉他:“因为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所牺牲的像杨靖宇一样的抗日英雄,www.zuowenhui.com,也是无法估计的!”血与肉的铺造,是造就新中国的材料!五星红旗的色彩,就是鲜血的杰作。
我一定要学习杨靖宇那恪尽职守、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操,让它在人间远播。让今日的人们永远记住以往的历史;记住以往的生死离别;记住中国翻开的前一页不光彩的“东亚病夫”的称呼;同时也要记住,今日美好的中国。
读《杨靖宇》有感400字
今天,我看了一篇《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看完这篇故事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杨靖宇,革命的战士、人民的英雄,他的革命精神、抗日精神还有保家卫国的精神是千古不朽的,是抗日事业中的一段抹不掉的记忆,就如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中的一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啊,一个对人民,对国家,对各个事业有贡献的人虽然死了,但他还活着,活在我们心中,活在这个十二亿人口的心中。他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国家的财产,不惜以“头颅不惜抛弃,鲜血可喷洒”的意志为抗日战争努力奋斗。五次被抓捕,受进各种酷刑,他就是不屈服,不向日本鬼子低头。在一次任务中,他巧妙的与敌人周旋五昼夜,可是在这漫长的五天里,他又是怎么生活下来的呢?渴了就从地上抓一把雪吃;饿了,就把树上的树皮扯下来吃,没有树,他就把棉絮或枯草一口吞下。他就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艰苦战斗,最后被残忍的敌人割头刨腹的时候,胃里只有树皮和枯草,没有一粒粮食的踪迹,谁看到这一幕后都不会不泪流涕下,泪流不止呢?
抗日英雄杨靖宇,我们永远记住你!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zuowenhui.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zuowenhui.com/dushubiji/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本文分享地址:《读《杨靖宇》有感作文4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YMEnwDyz2D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及图片素材源于用户投稿,如不慎侵犯了知识产权人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