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家长指导: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的6个技巧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2018年中考家长指导: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的6个技巧》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2018年中考家长指导: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的6个技巧》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2018年中考家长指导: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的6个技巧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历史上最久的拖延症来源战国时范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临床几十年的老中医透露拖延症不好治的原因也是大多数人拖着不治。连多多妹儿拖延症病的也不轻,说了半天也进入不到正题。多多妹的拖延症也得治啊,那么说正经的,你家孩子写作业是不是非要等到最后时间才赶着写,寒暑假的作业非要等到开学前几天完成,非要到考试前才知道复习?那该如何解决呢?
1.切断干扰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干扰源,例如手机、电脑、网络等,当我们想要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尤其是在做一件很想拖延到明天的事情时,一个他人的短信也许就可以让我们转移注意力,去干其他事情,甚至很难再回到最初的状态。我们要做的就是简化周围所有的干扰源,把所有认为可能会打断我们专注状态的东西全部通通切断。可以是书房,把门关上,贴上“请勿打扰”的牌子,把你手上的手机/pad/kindle/游戏机通通都关闭了,好好的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情。本来磨磨蹭蹭要2个小时做完的事情,可能不到一个小时就搞定了。那么节省的时间我们可以用来彻底的放松。这样即完成了任务,又可以好好的休息。
2.禁止多任务操作
虽然说我们的大脑是多任务操作系统,我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洗澡,一边听音乐一边做饭。但有的时候,单线程工作可以让我们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让我们更快的完成任务,从而减少拖延的次数,培养立即完成的好习惯。
3.制定计划
拥有拖延症的人最讨厌或者最不习惯的就是制定计划,他们普遍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制定了没有什么用。
事实上,计划会让你的生活井井有条。为什么拖延症患者会那么质疑计划的有效性,因为他们往往会认为把日程表排得满满都是学习就是个好计划,事实上错了,会制定计划的人一定会有效的安排学习和休闲的时间,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学习。
4.分解目标
把大的目标分割成小的目标,分重点,分时段,与其他事交替进行着做,单一时段只做一件事情,多时段可以切换事情来做。
再大的任务也可以分解成很多小的子任务,将每个子任务分配到自己的可用时间里面,当所有的子任务被完成,那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艰巨任务也搞定了。分解任务的精髓就是简化,将你想要拖延的任务分解开来,使它变成10个非常简单的子任务,你只需要先完成1个子任务,然后告诉自己,这个任务已经做完了十分之一,我可以先休息一下,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子任务。这样,我们就能很快的行动起来,而不是内心充满畏惧造成拖延
5.坚信自己的实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存在这种人“你不行,你不可能做到,你的想法很愚蠢。”这种人不知道抹杀了多少怀有梦想的人,将他人的彩色的世界变得灰暗无助。如果你相信自己,就要忽视那些弱者的话,他们说你不行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没有做到。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种人的存在,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会有一种声音告诉我们“你不行,你不可能做到,这件事很难很痛苦。”如果是一个真实的人,我们也许会愤怒的告诉他“我能做到!”,但是,如果换做自己呢?我们又有多少勇气战胜自己内心的怯懦呢?正是有了这些弱者的声音,使得我们动摇了坚定的信念,多少可以改变世界的想法拖延至今。我想,解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在开始去做,一旦你开始了,就无所畏惧。
6.坚持,坚持,坚持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1天习惯定理”大家都有听说过吧,确实,有些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不如借由以上几点慢慢变成自己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比如早起,一旦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身心会自发像吃饭睡觉一样习惯去做,就无所谓坚持不坚持,拖延不拖延了。
拖延症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影响,也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所以我们要在拖延症的初期就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已经有拖延症的就要使劲改掉,还我们一片明媚的天空。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本文分享地址:《2018年中考家长指导: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的6个技巧》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cNgnwD4TzD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及图片素材源于用户投稿,如不慎侵犯了知识产权人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