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汇 > 详情页

《琦君散文》读后感作文

投稿:达令夫人爱撒野 时间:7天前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琦君散文》读后感作文》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琦君散文》读后感作文》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琦君散文》读后感作文(合集5篇)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琦君散文》读后感作文 篇1

手中一接到这本《琦君散文》,我就不禁被它的美丽所吸引。这种美来自于它的封面。翻开书页,我再次被它的美吸引,这种美来自琦君笔下的文字。

轻轻抚过它的封面,只觉这封面有一种素雅的美。轻柔的粉色与浅淡的蓝色相互映衬着,几朵不知名的花正开放,几只小鸟在花丛中跳跃鸣叫。朴素而优雅,这是我给他的评价。翻开书,细嚼文字中的韵味。琦君用了最质朴的文字,来描述她幼时纯朴的生活,或许这便是为什么她的文章看起来那么真诚动人。《琦君散文》的美,不仅美在外表,更美在它质朴的字里行间。

《琦君散文》拥有着一种动人的美,那就是它暗含在文字之中温暖的亲情。一支久久未上发条的母亲金手表,它柔和的嘀嗒声,在已失去母亲的琦君耳里,仿佛是母亲一声声的叮咛。琦君对母亲的思念,藏在了手表的齿轮里,藏在了文章的字词里;一个小小的盒子里,沉封的却是琦君与她哥哥儿时互相陪伴的美好记忆。弟弟补好了琦君破损的金盒子,但上天却又夺去了弟弟的生命,只把琦君痛悼哥哥与幼弟的心,锁在了这只金盒子中,锁在了文章的语句中。一个春节,勾起的不是琦君的愉悦之情,而是一股浓稠的思乡之情。于是琦君把她对故乡的怀念封在了记忆中,封在了文章的段落里。琦君把她的情揉碎了,注入到了文字之中。正因如此,《琦君散文》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勾起他们的回忆。这种感动人的美,是我从未见过的。

《琦君散文》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一封美丽的给亲人与故乡的告白信。它里面记录着琦君太多美好的回忆,它向我们拼命诉说她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让人们也顺着思念的小船,漂入梦中,漂回家乡。这本能勾起人思念之情的《琦君散文》,是一本好书,一本美书。

《琦君散文》读后感作文 篇2

最近对长篇小说有些厌烦。冗长的情节像迷宫般曲折。有时提着的心还未放下,又一次声势浩荡的生死离别赫然摆在眼前。这些大起大伏大悲大喜不断冲击着我,受不了。我需要一些宁静淡雅的文章,于是理所当然的,睡前读物定为《琦君散文》。

初次接触这个作家是在小学课文《桂花雨》里,如今具体内容已记不真切,却仍然能在脑海中勾勒出那幅画面,闭上眼睛就能嗅到扑面而来的桂花香,是淡淡的,朴素且不张扬,一如琦君的文字。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圆润似光滑的碗底。就像是和你对面而坐,用一种温婉的语气将人生的酸甜苦辣细细道来。我看了太多人的文章,他们以为好的文章,就必须要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和华丽的词汇,于是读下来一路跌跌撞撞手足无措,有些甚至都不能把握其中的情感。琦君的文章多写童年、故乡、亲人,有人说她的选题范围太过狭隘,但是她说:“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不再写。”

独孤的时候,难过失意的时候,如果脑海里没有那些美好的过去,会不会更加心灰意冷,觉得明亮的月光也是冷的刺骨。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经过光反射后到达眼睛的,也就是在零点零零零一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后。所以,所有人都活在过去。

如果有一天面不改色地谈起自己的故乡、童年,用一种高高在上事不关己的语气,这是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读着琦君的文章,我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对家乡亲人深沉的爱。她用自己几十年的心血将这些眷恋精心雕琢,使其成为一件艺术品,随着时光的打磨沉淀出一种独特的美。她的童年,温馨而美好。《春酒》中那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善良能干的母亲,每每想起总是让人会心一笑。

在这里,看不到气势恢宏的大场面,看不到撕心裂肺的爱恨情仇,所有的一切都与我们近在咫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亲情,友情,这些都是我们伸出手就能触摸到的,也正是因为对它们捻熟于心,开始司空见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然后置之不理。当周围的人都在为金钱、名利拼的你死我活时,琦君捧着茶,坐在摇椅上,回忆着过去的一点一滴,领悟着身边的一草一木,内心如一汪平静的湖,风起却不见半点波纹。她的语言精致而优美,描写细致入微,手法是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却如涓涓溪流从不枯竭。这和我喜爱的作家落落很像。可能最初读时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但是回想起来,仿佛被电流击中,惊叹于自己的心情竟然被对方完完整整地述说出来,仿佛前世有缘。有时也会疑惑,为什么她总是放不下过去,一味地沉浸在回忆里,现在恍然大悟,承载这一切的,都是爱啊。

琦君的文是美的,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胭脂,是一种洗净铅华的美。读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好不舒畅。她没有刻意去描写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字字句句,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如此波澜不惊的平静叙述下是汹涌澎湃的感情。我有幸窥见这么高超的写作技巧。她得心应手地驾驭着文字,一个个人物在她笔下纷纷鲜活起来。也许在她心中,他们一直是有血有肉的吧。

放下书,我沉沉睡去。梦里有一个女人,她眺望着远方,继而低头,抚摸着相片上家人的笑脸,眼角沁出大颗的泪。

《琦君散文》读后感作文 篇3

粽子里的那份乡愁

最开始了解琦君,是做一篇名叫“粽子里的乡愁”的阅读理解。那文章不过也只是写了琦君小时候过年时母亲包的灰汤粽和用粽子帮助乞丐的事。既没有描写灰汤粽的外观,也没有写灰汤粽的味道,也没有特别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华丽的文章对比,简直就平淡无奇。当时我就在想:这种文章也能放入阅读理解吗?

恰好老师的推荐书目里有《琦君散文》,便想买回来一探究竟。结果翻来一看,里面竟全是一些朴实无华的句子。写父亲:“笔挺的军装,胸前的流苏和肩徽都是金光闪闪的帽顶上立着一枚雪白的缨。”写桂花:“一阵风吹来,桂花就纷纷落在我头上、肩上,我就好开心。”这种文章,我也写得出来啊。

更让我不解的是,琦君写什么都可以在最后抒发对亲人的思念。特别是她的母亲。写新年看灯,回忆起小时候,思念母亲。写酒,回忆起母亲泡的春酒,又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也许她花那么多笔墨写亲人是因为她的亲人都早早地离她而去吧!她的`哥哥在她十岁的时候不幸夭折,弟弟在她二十岁时因病身亡。父母因悲伤加上有病在身相继去世。琦君因此被同学们戏称为“客家人”。读完几篇文章后,对她本人不是很熟悉,但对琦君的家人,家乡的风俗习惯和她的阿猫阿狗了如指掌。

思乡和亲人一向都是中国文人写作的一大主题,而琦君更是把对身边许多人的思念发挥到极致。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她的文章就像一幅国画,仅用朴素的黑白,就描绘出一个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国画不像西方的油画,花里胡哨,五颜六色的。国画有的是一种淡雅的美,琦君的作品也一样。仿佛是用一个小姑娘的口吻在讲故事,想到哪说哪。完全不像一个五六十岁的奶奶写的。我也慢慢能理解为什么如此恬淡的文章也能放入阅读理解中了。

琦君的散文已有好多篇入选课本。也许老师们是想让我们学习琦君那种平淡而典雅的口吻吧!

《琦君散文》读后感作文 篇4

琦君是中国台湾文学界首屈一指的女作者。《爱与孤独》收录了她的散文作品61篇。琦君的散文以怀乡忆旧独树一帜。对于琦君来说,浙江永嘉、中国台湾、美东纽约和纽泽西分别占了她生命的三个时期,广义说来都是“乡”,而琦君也毫无保留地写下故乡民情、中国台湾风情、旅美心情。她把对故乡、亲人的缕缕情思凝于笔端,感情浓烈真挚、文风质朴、平实,笔调清丽雅洁,于平淡中见深沉。

琦君写散文从不以自己想象力丰富深远自夸,“视界”也极狭,大不了是她个人感受见闻。但因为她的想象绝对服从“记忆的统治”,好多往事,追忆往事,给人以真切的感觉。

琦君的亲情。琦君的文章写亲情之多,在当代作家中是无人望其项背的。外公、父亲、母亲、叔叔、丈夫、哥哥、妹妹、儿子、媳妇,无不一一入文。正因为她写的是身边的人和事,所以娓娓到来,倍感亲切。人来到这个世界,血缘维系的屏障是人对这个世界的第一感性认识。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琦君是幸运的,父母是很钟爱她的,在关爱中长大的她并没有养成惟我独尊的坏脾气,而是一视同仁的施爱与他人,所以琦君的人格是健全的。

《毛衣》一文,琦君从箱子里翻出一件藏青旧毛衣,这是廿六年前给母亲织的,母亲只穿过一年就去世了,睹物思情,回忆起了几个关于毛衣的故事。她曾给母亲织过一件绒线背心,但是母亲舍不得穿,到她去上海读书时的那一天早上,起床时,却见一件墨绿色的的长袖套头毛衣熨得平平地放在被头上,原来是母亲把她给的背心拆了,赶着两个通晓,接上两只袖子,免得女儿两只胳膊冷,还剩下一支多线叫她带上海再织一双毛袜穿。母爱的无私,通过母亲把女儿给她织的背心加长了袖子,又回赠给女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人们都说朱自清的《背影》,写得以情感人,在我看来,《毛衣》一篇,无论是情节,或艺术描写都远胜于朱自清的《背影》,母女情深更具有视觉和情节的冲击力。这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在《妈妈的银行》一篇中,妈妈原本是把钱存在钱庄的,但后来听从叔叔的建议把省下来的钱托叔叔存入银行,其中也包括琦君的压岁钱和零用钱。有一天,妈妈把折子拿给琦君的老师看,发现里面的钱都给取光了。即使妈妈的钱被叔叔拐走,妈妈也并不声张,妈妈并不想把关系搞僵,只当是花钱买了一个教训,认识了一个人。而那位拐了她们钱的叔叔,后来的命运也好不到那里。他苦得很,讨了个城里的女人,两个人都抽上了大烟,连乡下的房子都卖掉了。

琦君的师情。凡有学者必有师,琦君一生的成长离不开名师的指点。琦君的散文,有很多是回忆她童年时期、学生时代教她的那些名师,从儿童启蒙师到大学教授,特别是她的恩师夏承焘教授,是海内外著名的词学大家,琦君受业于他得益匪浅,因此有不少文章都是怀念他的。在《三十年点滴念师恩》中,回忆起恩师的点滴往事,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国读书人的思想境界,冶学方法。琦君回忆道:“恩师并不勉强我们死背书,他说,读书要懂得方法,要乐读——不要苦读,读到会心之处,书中人会伸手与你相握。也不要去羡慕旁人的‘过目不忘’,或‘一目十行’。天才不易多得,天才如不加努力,不及平凡人肯努力的有成就。他说自己连《十三经注》都会背,是因为当时读书无人指导,劝我们不必如此浪费时间。他把读书比作交友。一个人要有一二个共患难的生死之交。书要有几部精读的赖以安身立命的巨著,也要博览群籍以开拓胸襟。于是他又重复地解释那个‘笨’字,认为用功的笨人反倒有成就,自持才高反误了一生。”

在《一袭青杉》中,琦君写了一位初三物理老师梁先生。梁先生一出场就以他那飘飘荡荡太肥太短的一袭青杉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形象,但读完了全文,谁也笑不起来。他关爱学生,教育有方,是学校在教初三和高三数理的大功臣。但是由于他患了肺病,在当时医学还不发达,肺病没有特效药,竟要了他的性命。在追思礼拜上,训导主任以低沉的音调报告他的生平事迹。说他母亲早丧,事父至孝,父亲去世后,为了节省金钱给父母亲做坟,一直没有娶亲,一直是孑然一身。他临终时还念念不忘双亲坟墓的事。他没有新衣服,临终时只要求把那件褪色淡青湖绉绸长衫给他穿上,因为那是他父亲的遗物。

至此,一位贫寒的教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全文由于真实细致的叙事,琦君的感叹是那么令人动容,抒情也是那么地包含深情。

琦君的友情。友情在琦君的生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作家,她喜欢以文会友。所以他有许多文艺界的朋友,一点也不觉希奇,难得的是她与她的朋友长期保持通信的习惯。琦君把这称为“感情的连锁”。在美国她侨居的寓所被称为是国外的“友谊中心”,可见友情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随着年事已高,她的一些至朋好友相继离开尘世。在《晨星寥落》一章中的散文篇章都是悼亡之作,追叙她和那些文坛巨星的友谊。多慈、沉樱、海音、月卿、霞翟、高阳、徐、梁实秋......这些追忆他们的文章,琦君由于和他们都有长期的交往,写来都情真意切,发自肺腑,自有她所特有的醇厚和细腻,与那些表面文章截然不同。

在《早归的仙女》一文中,写了一位年仅三十六岁的青年女作家萧毅红,不幸因胃癌不治逝世,由此而想到这位有三个孩子的忙碌母亲,家中虽忙,但写作热情与日俱增,幼女稍长后,她立即恢复写作,此后发表一连串精湛作品于各报刊,其成就令人瞩目。文中充分体现了琦君对文艺后生的奖掖态度,这种不以名辈自居的高风亮节,值得人尊敬。

读琦君的散文,好象翻阅一本照相薄,一张张泛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深厚的记忆和怀念。无论是亲情、师情、友情都离不开一个爱字。白居易语:感人心者,莫善于情。正以为琦君心中有爱,所以她以慈悲为怀,宽善众生。这些文章所宣扬和追求的都是在对人生真正觉悟的基础上,指向永恒的爱,以爱驱除孤独,以爱使心灵纯化。爱就是琦君散文最大的主题,最大的人文价值所在。

《琦君散文》读后感作文 篇5

她出生于上个世纪10年代的一个旧式家庭,既是管家小姐,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五岁识字,七岁读《诗经》,九岁学《论语》,十岁就可过目能诵,挥笔成文了。她善于记录身边的琐事,并将它们撰写成简朴又不失典雅、直白又充满温情的精美文章。她就是琦君,在这几年间里我读过的最优美的散文集就是《琦君散文》。

《琦君散文》按内容分类编排,我尤其喜爱描写亲情的第一章节内容。琦君最常写的也是亲情,尤其是描写母亲的散文。如《妈妈的手》,先从“我”与儿子的`互动着笔,牵引出妈妈那双布满岁月沧桑的手,通过母亲那双手在日常一天中的忙忙碌碌的经历,表现出那个年代劳动妇女的艰辛,同时也流露出她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挚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描写母亲洗手的片段。母亲的手布满沟壑,散布着因常年浸泡在水中而开裂的伤痕,像张开着红红的小咧嘴。母亲洗刷常常用到强碱水,那开裂的伤口经常被抹布和碱水搓刺得直皱眉头,却不曾见过母亲因此而停止过劳作。直到洗刷完了,母亲才接上一盆滚烫的热水,把自己的双手浸泡到里面很久很久,然后脸上就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好像这是母亲最大的享受。

世人皆爱牡丹,然正如晋朝陶渊明独爱菊花,琦君一家都偏爱桂花。大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总是“悲寂寥”的,琦君的父亲却吟诵出“秋花远比春花净,春月何如秋月明”的诗句。琦君因此写出了《秋花远比春花净》的散文。桂花是在秋天开放的,这也是他们一家喜爱秋天的原因吧。琦君在《桂花雨》一文中这样写道:“桂花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显得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她从不与繁华争艳。”如此低调的桂花,怎能获得琦君的喜爱呢?那是因为:“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生长在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的我,此前不曾见过桂花,但琦君笔下的桂花,在我的心头拂起大大的波澜,优雅、质朴、清香,这是琦君笔下的桂花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世态万千,而我却可在琦君的散文中找到一份感动、一份幸福、一份温情、一份思念……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本文分享地址:《《琦君散文》读后感作文(合集5篇)》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kNInwD5Txj1.html

0
0
阅读全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