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爱的世界作文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充满爱的世界作文》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充满爱的世界作文》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充满爱的世界作文30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导语:让这个世界充满爱。让所有人都生活在爱里健康快乐的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篇题为充满爱的世界的3000字作文。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喜欢。
充满爱的世界
最近去书店买书,也顺手带了本《雾都孤儿》,乍一看书名,就猜到故事的大概内容了,但我并没有去猜想这个孤儿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经历。本想利用整个暑假来看完这本书的,出乎意料的是,我只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就读完了它,而且是挤出时间来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个孩子传奇般地故事。整个故事以孤儿奥立佛·退斯特为主线,生动地描写了他的出身以及生活中遭遇的事情,刻画人物性格上也很巧妙。此外,作品中也写了其他和奥立佛有关的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南茜。许多学者都对作品中刻画的南茜的性格的部分评论很大,都称赞这以绝妙的手法。
这部作品的主角奥立佛是个孤儿,在贫民救济院里长大,一直受到别人的歧视。因为不堪虐待而逃到伦敦,误入贼窝,受骂挨打,成长过程中不知吃了多少苦头。虽然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但奥里佛有一颗善良的心,不管受多少苦,他不愿做坏事的决心是最大的。他受恩于人,永远也忘不掉感谢恩主。虽然他受到一些好心人的同情并收养,如布朗鲁先生,梅里太太,但盗贼集团里的人仍不放过他,而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也想致他于死地。奥立佛的命运是悲惨的,但他又受到好心人的帮助,查明了他的身世,并获得了遗产。他的命运最终得到了改变,可望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部作品在开头就写了奥里佛在贫民救济院的情况,狄更斯在描写贫民院的生活情况时用了极其讽刺的手法:“每个孩子有一碗薄粥,一点也不能增多,只有遇到重要的公共节日,除一碗粥外才能增加二又四分之一盎司的面包。他们吃过的粥碗从来不需要洗,孩子们总是用调羹刮碗里的残汁,一直刮到碗锃明烁亮。刮碗这件事完成之后,他们坐在那里眼睁睁地盯住大铜锅,仿佛他们能够把一块块灶砖都吞下去。这是他们还穷凶极恶地舔着自己地手指头,巴望着有几滴溅过来地粥星儿。”从中可以看出那些孤儿的生活是多么的贫困,整天都处在饥饿状态中,无望地舔着自己的小指头,巴望着溅过来的粥星儿。可想而知,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而奥里佛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下。狄更斯正是用小说形式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下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贫困,贫民的生活就如作品中写的一样。狄更斯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眼睛,因为用小说的形式把观察到的东西用小说的形式再呈现出来。所以说,这部作品的内容正是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而我觉得作者在描写贫民救济所的孤儿的生活时用了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也是一种犀利的手法,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在狄更斯写这部作品的前几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救济法,取消了对贫民的救济,而是直接将贫民收容到贫民救济院去。狄更斯笔下的贫民救济院就是当时的贫民救济院的真实写照。贫民在救济院中没有民主,没有自由,只有被虐待,挨饿受冻,一个个面黄肌瘦,随时都有倒地死亡的可能性,而那些教区干事们,那些总管们,一个个却吃得肥头肥脑的,精神十足。狄更斯在作品中对贫民救济院的生动描写就是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有人认为狄更斯的这部作品是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因为这部作品提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在这部作品中狄更斯成功地刻画了一连串人物,如教区干事班布尔,贼头儿犹太老头和慈善学校的学生诺亚,破屋大盗蒙克斯等等。没有一个不刻画得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但是,作品中最成功刻画的人物还是主角奥立佛以及女偷南茜。奥立佛天生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懂得知恩图报。他吃了很多很多苦,但最后总算遇到好人。不管是布朗鲁先生,还是梅里太太,或是梅里小姐,对待奥里佛都如同亲人一般,尽管他是个“贼”,他们都同情他,收养他,并使他接受良好的教育,最后还弄清了他的身世,争回他的遗产。在描写奥立佛所有的事件中,我最钦佩的还是第六章节中讲他受嘲讽时奋力抵抗这一事件,如同作者所说的那样“从表面上看我所记述的是那么微小又不重要,可是事实上他对奥立佛的前途及发展却间接地影响,并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奥立佛虽说在贫民院中长大,本身就没有自由,受人使唤,但他还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面对诺亚的人身攻击,他显得异常激动。而因为诺亚对奥立佛死去的母亲的恶毒侮辱使他义愤填膺,热血沸腾。“他立刻跳了起来,一把掀翻了桌椅,然后揪住诺亚的喉管,用尽全身暴怒中的力气抖动着诺亚,一直抖得诺亚的牙齿发出格格的响声,然后又聚集了他全身的力气给诺亚狠狠一拳,直把他打翻在地。”奥立佛激烈的反应令我迷惑,按常理来说,他一直是个文静的,温和的,虽受到非人虐待却是个垂头丧气自甘倒霉的少年,此刻却凝聚全身的力量揍诺亚。是什么力量使他敢于做出这样的决定,或许不应该是“决定”吧,强烈的愤怒感使他失去了理智,他不允许别人对他的母亲有丝毫的侮辱。虽然奥立佛对他的母亲毫无印象,记忆中从来就不知道母亲长什么样子。然而,对母亲的尊重感却一直伴随着他。所以,当诺亚侮辱他的母亲时,奥立佛显现出从没有过的激动。这一事件的结果是奥立佛受到了毒打并被关押起来。狄更斯在写这一细节时不仅是为下文埋下伏笔,还更深刻地刻画了作品的主人公奥立佛的形象,为维护母亲的尊严而不顾一切
众多学者都认为作品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是南茜,虽然作品以奥立佛为主角,但从社会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南茜的角色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南茜是个心理复杂的年轻女性,从小在盗贼集团中长大,没有人知道她的身世,她进入贼窝后也没有遇到任何善良的人,当然最后也遇到了布朗鲁先生和梅里小姐,但那时已经太晚了。最后她惨死在强盗赛克斯的手中,她的命运是悲惨的,就如同现实社会中的孤儿陷入黑社会后的下场一样。南茜看透了盗贼集团中一切丑陋的东西,她厌恶那种奸诈、凶狠、残暴无情,灭绝人性的东西,但她对盗贼集团也有一定的感情,又舍不得离开。她同情奥立佛,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般对待他,在危急时刻能够不顾自己的安危而挺身相救他,但他又不得不亲手将奥立佛推上盗贼之路。她羡慕有文化教养,有温暖家庭的女性,但她又因自己的卑微身份而不敢迎上去,不敢奢望这样美满的生活。她的内心是矛盾的,当布朗鲁先生和梅里小姐劝她离开盗贼集团重新做人时,她却拒绝了他们的好意,虽然她向往着这样的生活。南茜的矛盾可以从她的原话中看出:“我不愿意那么干!我不愿意那么干!虽然他是魔鬼,甚至他对我比魔鬼还更加恶毒,但是我不想那么干……另一个理由是,他过得是罪恶生活,我过得也是罪恶的生活,我们在一起许多年过得都是这样的生活,所以我不能出卖他们,何况他们当中有一些本来也可以出卖我,但他们没有出卖,尽管他们也是坏人。”她内心的矛盾冲突是真实的,符合正常人的一般心理。有很多少年女性犯罪者,一旦误入歧途就可能会产生类似南茜的这种矛盾思想:既想脱离犯罪同伙又舍不得离开。南茜虽然对赛克斯所做的一切深恶痛绝,但又离不开他,有人认为南茜的行为不合乎情理,但不管怎样,她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真实的。人的心理和思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为问题,不可能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解决的。
奥立佛和南茜是这部作品中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是不可否认的。狄更斯在刻画这两个人物时也用了绝妙的手法。然而,在这里我想谈的是另一个形象人物蒙克斯。蒙克斯是奥立佛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此人却残忍无比,为得到弟弟的财产而不惜毁掉自己的弟弟。我觉得狄更斯在描写蒙克斯的行为时用了巧妙的安排。而蒙克斯这一角色正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贵族子弟的放浪的行为。蒙克斯是聪明人,他知道怎样才能安心地获得弟弟的财产。狄更斯在刻画蒙克斯这一人物形象上可谓是步步为营。首先,蒙克斯是在找班布尔先生时才出现的,作者在前文中并未提到他,以致于我在读到班布尔先生与陌生客人见面这一情节时,直觉就告诉我这一作品的情节将达到另一高潮。神秘人现身,定是有好戏,但我没有想到这个所谓的神秘人竟会是奥立佛的哥哥,而且没想到在后文中他竟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狄更斯赋予了蒙克斯“聪明”的头脑,设置了一个无衣无缝的计划,而蒙克斯在施行这一计划时也不吝于跟盗贼首领犹太老头合作,可谓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后他们的计划还是败露,蒙克斯也是惨败收场。我想,狄更斯把奥立佛的哥哥写成一个贪婪、残暴、无耻的人,一方面能使作品的剧情达到高潮,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示了现实社火中为达目的而不顾亲情的悲惨现象。作者用这种犀利的笔锋讽刺当时的社火,同时又希望能唤醒那些可悲的人们,唤醒他们的良心与觉悟,唤醒所有人民的觉悟。
读完这部小说,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奥立佛是个坚强、善良、聪慧和勇敢的天真男孩,却经历了坎坷的人生,最终雨过天晴,迎来了幸福的生活。而我们现在是生活在蜜罐里,在福窝中,却经常抱怨,总是不满足。但我们可曾想过,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贫困的孩子,正面对着失去亲人,漂泊流浪的生活,或许是面对辍学的困境和挨饿的局面。他们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憧憬着明亮的教室,向往着可口的食物或者是保暖的衣服。面对这些渴望生活的贫困的孩子,我们能视而不见吗?能袖手旁观吗?当我读到狄更斯笔下的贫民院孤儿的生活时,我的头脑中总会闪现出在电视上看到的非洲难民的画面。旧社会贫民的生活是贫困的,挨饿受冻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在21世纪里,在这个文明的时代,饥饿、恐惧、挨冻依然存在。在看到奥立佛被虐待,被殴打的情节里,我又不时地联想到了常常在大街上看到的那些卖艺和乞讨的孩子。听说这些衣衫褴褛的孩子们也是误入了一个黑帮组织,不管是卖艺得到的钱还是乞讨而得到的钱,硬或是偷来的钱,也要上交他们的“头儿”。这就是文明的社会吗?那些孩子的命运,他们的生活,和狄更斯笔下的孤儿奥立佛的生活又有什么区别呢?奥立佛是幸运的,能够遇到善良的人。而在现实社会中那些误入不明组织的孩子们,他们的命运会怎样,能够遇到好心人吗?我想不会的,他们的结局或许是像这部作品中的南茜那样,或者是饿死、病死。这也是这个所谓的文明社会的必然结果。社会越是进步,人类越是文明,那些不良分子也就越猖狂,而不幸误入他们手中的孩子们命运就越悲惨。所以,我们更需要用爱心去帮助那些在困境中的人们,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迎来幸福的生活。
这部作品让我联想到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对我触动很大。现在,我倒要回过头来看看狄更斯的艺术魅力和写作才能。狄更斯是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在写这部作品时他还是个青年,这时的他希望运用他的小说改革社会,但他对社会的了解还不够深刻,对当时的统治阶级还寄托着美好的希望。在这部作品中也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通常情况下,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中,故事情节往往是在特定环境作用下的人物性格发展史,即高尔基所说的“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然而,狄更斯不同,他不拘任何格套,想要多少巧合就安排多少巧合。如奥立佛第一次跟小偷上街被掏兜的就是他亡父生前的好友布朗鲁先生;他在盗贼第二首领赛克斯的劫持下入室行窃被偷的恰巧是他的亲姨妈露丝·梅里家;还有,他去送信时因匆忙而撞到的人竟然就是他的哥哥蒙克斯,并在这一相撞中就让蒙克斯感到他就是自己要寻找的弟弟。这一连串的巧合在情理上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然而,狄更斯自有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在具体的情节描写中充满着生活气息和激情,使读者在阅读时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对这种本来是牵强的,不自然的情节也不得不信以为真,而且对此产生莫大的兴趣,迫不及待地往下阅读。这就是狄更斯的艺术世界魅力。此外,从政治角度来讲,这部作品提出了孤儿的社会地位这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以及和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官员的素质问题,社会上一些违法组织问题以及在各阶层的人们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疾病长问题。狄更斯虽然提出了这些问题,但他所想到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是不现实的。这也是因为青年时期的他对社会还没有深刻的了解。而随着他的社会阅历的丰富,对社会的了解也更深,他的思想也慢慢地成熟,这在他以后地作品中就能体现出来。狄更斯运用他广阔深刻的语言给予读者的有时是开怀大笑,有时是会意的微笑,有时却是流泪的痛苦的笑或是无奈的麻木的笑。然而,无论是哪一种笑,都给予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无尽的讽刺。
我用急不可待的心情读完了这部作品,吸引我的不仅是作品中设置的层层悬念,还有狄更斯绝伦的艺术魅力,而我收获的是无尽的感慨。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3000字
本文分享地址:《充满爱的世界作文30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NMNYnwD3j2T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及图片素材源于用户投稿,如不慎侵犯了知识产权人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