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为话题的作文:腊八随笔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腊八为话题的作文:腊八随笔》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腊八为话题的作文:腊八随笔》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腊八为话题的作文:腊八随笔30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篇一:腊八随想
中国人过腊八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就已过腊八了;还有记载宋朝抗金英雄岳飞吃腊八粥的点滴故事;再则还有明朝黄帝朱元璋煮腊八粥的奇闻轶事。历史如烟云一去不复返,消失得难以寻觅,但那流传久远的腊八习俗依然沿袭至今,盛兴不衰,进入普普通通的寻常百姓家。
腊月即农历的十二月,那也就是岁末了,接近新年的味道了。忙碌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该歇歇脚,享受一下生活的闲情逸致。把田间、地头自耕、自种的五谷杂粮洗漱干净,再配以树上结的红枣,土里长的花生……放在一起煮熟炖烂,加上适量的糖,就做成了可口香甜、营养丰富的腊八粥。
往昔的腊八,我无暇顾及那腊八的氛围与情调,在匆匆中不知不觉中度过。如今的腊八与我撞了个满怀,我要静下心来好好体会一下她的韵味。
我已是过了不惑之年的人了,应该说腊八也过了不少,但真正让我回想起来吃腊八粥的情景,那少的可怜,以至于淡忘。今年是蛇年,近日我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对饮食方面颇有些嘴馋。腊月似风风火火行者来去匆忙,一不留神他已把你带入新的一年,使你错过腊月的喜庆与情趣。
“缗”“缗”沉闷的空气中传来稀落的爆竹声,那是度寒假的儿童对年的祈盼燃放的鞭炮。天真无邪的笑脸把你带回那记忆中的腊月,那一幕幕的情景象一幅幅美妙绝伦的活生生的生活照,勾起你对深深记忆中片段往事的留恋。
记得:那时每年的腊月,也是学生的寒假期。憋闷在教室的孩子象鸟儿放出牢笼,欢天喜地在大自然怀抱中自由翱翔。他们有的在结了冰的河面上溜冰,一不小心却被溢出冰层的水打湿裤边,或许一个趔趄摔倒在冰面上,但那依然玩的尽兴,忘乎一切,直到筋疲力尽才肯罢休,或被家长撵回去;有的在帮助家人推碾子拉磨,那豆大的汗珠子随着吱呀——吱呀的滚动声洒在碾道磨道上;有的在干枯的蒿草丛里、退尽绿色苍棕色的山上寻找着烧饭的干柴……
腊八那天,孩子们还在热被窝里,就被清香四溢扑鼻的腊八粥从睡梦中催醒。他们揉一揉黏糊糊的睡眼,在母亲甜蜜的嗓音中,端着一碗热乎乎烫手的“梦饭”迫不及待地要一扫而光,母亲在一旁关切地说着:“慢点吃!慢点吃!小心烫着!”。
腊月家家户户忙开了,忙着都是些与过年有关的一些事儿。杀猪、宰羊,做豆腐,蒸年糕,蒸馒头,逛街置办年货……
“叮叮当当”厨房妻子做粥的忙活声把我从深沉的回忆中拽了回来,我百感交集溜入厨下,一饱眼福看一下妻子是如何做腊八粥的。
只见灶台上的铝锅里沸腾着粘糊糊的糯米粥,那里面掺和着大豆、白云豆、小红豆、花生、红枣……够丰盛的了。
一会儿光景,粥已熬制完毕。盛在碗里五颜六色,煞是好看,我尝了一口悠长爽口,却没了小时候的滋味。
篇二:河湟岸畔腊八节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清代诗人夏仁虎在《腊八》诗中描写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朝廷乃当世活佛,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这个古老的腊八习俗通过代代相传,到现在的河湟地区,虽然随着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而演变,但总的文化氛围没有淡。每到农历十二月初八日,此时时序已经进入寒冬季节,也接近了春节,河湟两岸的汉族群众开始同样过腊八节,过了这个节,就象征着人们就进入储备过大年的时间,农村尤为突出,他们杀猪宰羊,炸馍馍蒸包子,忙的不亦乐乎。其实,这个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的民间习俗,也是祖传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记载;有着特有的食文化和民间祭祀仪式和礼仪,有着宗教信仰的文化特色,它是一种时代的文化,一种和谐的文化,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祭祀佛祖,吃喝粥饭。过腊八节是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庆祝丰收同时,各家各户举办祭祀仪式,是拜祭祖先、祭祀鬼神、驱赶瘟疫、祈求平安的仪式。现在,河湟两岸的人们在腊八早晚,家家户户都在点灯烧香,拜祭神灵。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而河湟地区由于的汉族大都是汉代充军到西部,然后开荒种地,求得生存。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将各地的习俗带到青海河湟地区,但当时的条件不允许的,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喜欢的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肉丝、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但是,那个时代,河湟地区的人们没有这种原料,地里种的是小麦、大麦、青稞、豌豆、洋芋等,就只好用那些现成的小麦面、大麦面或者豌豆面等做成面糊当粥来喝。河湟人们将面糊当粥,这是一种独特的食用方法。致使这种粥饭相传到现在,河湟人们的腊八粥主要也叫“搅团”、“散饭”。搅团一般用豆面、荞麦面,先烧开水,然后将面慢慢撒在锅里,并不停地搅动,直到搅拌成团,盛在饭碗内,然后每碗浇上灼好的菜籽清油,摆上几个秋季腌好的咸菜、萝卜干等高原能冬储的菜做辅助菜系,那香甜可口的饭菜,准叫你吃了一口想两口,吃一碗再吃第二碗。散饭比搅团稍微稀一点,但吃法基本一样。还有一种粥饭就是“煮麦仁”,将选好的上等小麦@了麦皮,然后放在大锅里煮烂,加上肉、调料等,这样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往往煮了一次,两三天吃不完。“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庄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记载历史传承民俗关于腊八节,中国人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风俗通》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各种禽兽经过一年的生长,膘肥毛美,歇冬的农人猎之用于祭祀,用之当时。但当时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都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抢冰显勤劳吃冰保健康小时候,我家住在山区,吃水到很远的山沟去挑,或者用骡子驮,到了冬季,泉中的水被冻干,流的很小,满足不了村庄的需求,早起的人家有水吃,晚去的人家空悲戚。母亲去的很早,常常满载而归。腊八这天,她比往日还要早,她说要去抢“金马驹”,当我们追问“金马驹”时,她说:“献给佛祖了”,原来她早已把挑来的冰献给神佛面前,后来得知,其实并没有金马驹,民间有个说法,说谁早起,谁家灶里早冒烟,谁家就一年四季财源滚滚,兴旺发达,母亲图的就是家境兴旺发达。
腊八冰是好冰,那天早上,人们一般用盆碗舀水结冰,并把冰敲成碎块让大家吃。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一个个身体健康活泼。现在夏季有冰棍、雪糕等冰制品,谁还稀罕腊八冰呢。
美丽的故事神奇的传说腊八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民间有很多传说和故事,来说明节日的来历,表达节日的神奇和历史的久远。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关于腊八节,也有“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在青海有句“过腊八,打娃娃”的俗语,为啥要打娃娃,看了这个故事后,我才恍然大悟。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儿子却不争气,小媳妇不当家,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可见,“过腊八,打娃娃”,就是要教训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如今,伴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青海高原要啥有啥,尤其煮粥用的大米、小米、绿豆、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随处可找,煮啥样的粥都没问题。而且,腊八节这个传统节日,被人们利用起来,青海省湟源县政府借此民俗,打出旅游牌子,2013年开展“万人品腊八粥”活动,召集人们喝腊八粥,游丹噶尔古城,进一步展示独特的原生态民俗文化,打造湟源县丹噶尔古城品牌旅游项目,近日获悉,2013年青海湟源“品腊八共祝福”活动获得由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世界纪录证书,成为湟源县首个获得世界纪录证书的民俗活动。这个活动将对宣传和推介丹噶尔民间民俗文化品牌,弘扬民间民俗文化,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树立和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品位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腊八粥不是糊涂粥,这个粥我们年年煮,年年吃。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弘扬民族民间习俗,挖掘民间文化遗产,用活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代人民的重大责任,湟源县政府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利用。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腊八节
本文分享地址:《腊八为话题的作文:腊八随笔30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OINInwD2D4D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及图片素材源于用户投稿,如不慎侵犯了知识产权人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