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误读的历史典故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那些被误读的历史典故》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那些被误读的历史典故》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那些被误读的历史典故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说话或是写文章时,我们常常会引经据典。典故若运用恰当,可以使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文章亦因之而增色不少;反之,若对成语典故的本意、出处搞不清楚,只是想当然地加以使用,就容易犯下“望文生义”的错误,而贻笑大方。下面就列举几个容易被人误读误用的典故予以辨析。
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句子,如:“某某岗位炙手可热,引来竞聘者数百人。”“某某商品炙手可热,非常畅销。”等等,“炙手可热”常常被理解成“热门”、“吃香”、“抢手”和竞争激烈的意思,严格地说,这也是对“炙手可热”典故的误用。
“炙手可热”一词最早见于唐杜甫的《丽人行》,玄宗皇帝在执政后期,逐渐不理朝政,整日忙于和杨贵妃纵情享乐,并任命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为宰相。一时间,杨家兄妹权倾朝野。公元753年,杨贵妃在曲江踏春游宴,场面极尽铺张奢华。于是,忧国忧民的诗人发出了“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的感慨,以此来讽刺杨家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新唐书・崔铉传》里录有:“时语曰:‘郑(郑鲁)、杨(杨绍复)、段(段玫)、薛(薛蒙),炙手可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逸句》中云:“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明史・董传策传》则有“嵩(严嵩)久握重权,炙手可热。”的记载;现代作家沙汀在《淘金记》里也说,“亲眼看见他成了这镇上炙手可热的红人,而且目空一切。”由此可见,从古至今,“炙手可热”都是指气焰嚣张、飞扬跋扈的意思,而将其说成热门的事物显然是误读了。
“差强人意”这一典故的误用率较高,不少人往往将“差”当成“不”字看待,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差强人意”语出《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差”在这里是稍微的意思,“强”则指振奋,意思是说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如清代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说:“我得了这一封信,似乎还差强人意。”又如“这篇稿子尽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相比之下,也算差强人意了。”这二者表达的都是基本令人满意的意思。
误读误用典故的情况在我们身边时有所见,甚至还频频出现于各种报刊读物之中,有学者曾做过统计,经常被误用的成语典故竟多达百余个。成语典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老祖先留给我们后世的文化瑰宝,它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是浓缩了的语言文字精华。因而,我们在使用这些约定俗成的典故时,一定要仔细斟酌、严谨周详,不仅要理解字面上的意思,还应追本溯源,领会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切不可望文生义,误读误用,而闹出笑话。(颜亮)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历史典故
本文分享地址:《那些被误读的历史典故》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OMMknwD4TzT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及图片素材源于用户投稿,如不慎侵犯了知识产权人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