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观后感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革命圣地观后感》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革命圣地观后感》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革命圣地观后感作文25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翻开历史的红色篇章:延安,一个在我心中铭刻深深烙印的名字,一个带着耀眼红色光环的名字,一个被中国历史永留的名字。
革命圣地延安观后感
延安,我年幼时,在课本里读到过她,怀着几分崇拜和期望。长大后,从老红军的嘴里了解过她,带着几分新奇和幻想。记忆里,年轻的战士摇着嗡嗡纺线的纺车走进我的梦;毛主席和百姓共坐一个炕头闲话家常的情景感动过我的心;兄妹开荒的秧歌舞和露天课堂的讨论会温暖过我的记忆;白羊肚手巾唱信天游的人儿赶着羊群向我招过手。土枪对洋炮的日子,红枣小米稀饭的香味儿,还有黄河大合唱的咆哮,这一切都在深深的牵引着我。我甚至遗憾自己没有出生在那个峥嵘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去亲历长征的壮举,倾听战马的嘶鸣,感受这块滋生着纯朴、善良、勤劳、勇敢、平等、友爱、贫困而道德无比丰沃富足的纯美圣地。而今,延安这个我向往已久的黄土地已渐渐撩开神秘的面纱,轻轻向我走来……
6月30日早上8点,我们一行19人由局党组成员罗培平带队乘坐大巴车从孝感出发,踏上了奔赴延安接受红色教育的征程,我们的大巴车行驶在泥土厚重留有芳香而古老的黄土高原上,一路上大家兴高采烈唱红歌,情绪高涨讲红事,笑声一路欢畅,大家怀揣着无限的憧憬与期待,历经9个小时后,终于走进了魂牵梦绕的圣地——延安。
7月1日,党的生日,我们来到宝塔山下,1名新党员面对巍巍宝塔山和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18名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延安的宝塔是革命的标志和象征。当年集聚在宝塔山下的人们,得到了一个深刻的启示:以这里为中心,辐射于全国,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点燃中华民族开创未来的熊熊烈火,焚烧旧世界,催生新中国。“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此时,我眼含热泪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昔日的杨家岭、枣园,走进毛泽东和他战友们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土墙窑洞,破旧的窗棂、开裂的木头……我抚摸这些岁月的痕迹,穿梭于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中,内心激荡起无限的崇敬。毛泽东住过的简陋的房屋、周恩来用过的破旧的纺车、朱德睡过的单薄的床铺、刘少奇用过的熏黄的油灯,还有那小菜园、小石桌……每一件文物都有他那一段段的艰辛而动人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影像,听到了时光的对话。这里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这里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这里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这里有“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愚公移山精神。此刻,我深深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延安精神”。
而当我近距离的领略伟人风采,面对丰富的文史资料时,也深感平时积累的党史党建知识的匮乏,对党在延安13年的经验、延安精神的领会原来是如此的肤浅。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阅读伟人原著,把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践行入党誓言,努力增强党性、信念。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经历了这次延安之行红色之旅后,我深刻地感受到延安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一种神奇的力量,革命圣地给了我一次关于党性和党的知识的教育,让我意识到,只有永保延安精神的本色,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务,才能把工作切实搞好。
革命圣地延安观后感
延安,镶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一颗璀璨明珠,由于历史长河在这里绽开过绚丽的浪花,从而为世人所瞻目、敬仰、怀念。这次,我参加“革命圣地延安行”夏令营,来到了令人神往的延安,并有机会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延安城北三华里处,背靠垴畔山,面对延河水,门前2.5万平方米的广场中矗立着一尊高8.15米的“毛泽东在延安”的铜像。 纪念馆正面墙上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大型浮雕。我们一看到如擎天柱似的巍巍宝塔和一城而过的滚滚延河,党中央、毛泽东在此战斗生活过的十三个火红岁月,就会展现在眼前。顶部的十三枚勋章,象征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创建的丰功伟业,如日月经天、光辉华夏。红色大理石地面,寓意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进行过一场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红色革命。左、右两幅浮雕,形象地说明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既是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又是抗日民族斗争的出发点。
纪念馆内的陈列室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陈列面积达3500平方米。陈列内容依历史顺序和专题分十个单元展出,共有历史照片600余幅,各类文物1000多件。这些照片和文物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延安时代的斗争史,使已逝的历史画卷在这里得到了重新展现。置身其中,仿佛把人们又引入延安时代那个令人难忘的火红岁月。
在第一展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奇特的木制大炮,这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西北红军、游击队使用过的重火器——榆木炮。
刘志丹、谢子长领导陕北人民闹起了红军,经过无数次较量,反动民团、恶霸地主被吓破了胆,便纷纷钻到设防坚固的寨子里负隅顽抗。这一招确给红军和游击队、赤卫队出了难题,因为当时没有重武器,主要靠大刀、长矛、土枪打冲锋。要扩大根据地,就要攻下寨子,拔除这一颗颗钉子。怎么办?大家集思广议,决定用木质坚硬的榆树制作大炮。
榆木炮,就是把直径一尺的榆树砍倒,将靠根的主干截下来,长约二米,锯成两半,将树心掏出10厘米宽的洞,靠根就的一头是实心,然后合起来,箍上几道铁条,再在腰部钻一个引火的小眼。使用时,将火药、铁块、铧铁片从炮口装进去,在引火的小眼上装上火绳,炮口瞄准目标后,点着火绳,随着一声巨响,膛中的铁块就会在火药燃烧的推力下发射出去。如果寨墙是土筑的,用不了几炮,就会倒塌。榆木炮问世后,在攻城夺寨中大显威风,立下了赫赫战功。
同榆木炮装在一个柜中的还有一只洋铁桶,里面放着一串鞭炮。这又是什么呢?是假机枪。向敌人进攻时,我赤卫队为了壮大声势,使敌人造成错觉,误认为是红军主力部队来了,便在铁桶里燃响鞭炮,声音震耳欲聋,像打机关枪一样。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仿佛千军万马从天而降。敌人不逃跑就只有缴枪投降了。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观后感
本文分享地址:《革命圣地观后感作文25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OcMInwDzDzz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及图片素材源于用户投稿,如不慎侵犯了知识产权人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