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汇 > 详情页

国家宝藏文案经典台词 (3000字)

投稿:鸿羽霓裳 时间:1年前

本文《国家宝藏文案经典台词作文3000字》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如果觉得好请推荐给同学们吧~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对于很多初识文物的观众来说,最先感受到的应该就是节目文案所带来的震撼。第三季宣传片果然不负网友们一次次“催更”,开篇便令人拍案叫绝: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
  如日之升,如月之恒。
  九座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遗产共同解答:
  何谓华夏?何以中国?!
  印象最深的是网友@缘应叹息-华殇的感言:
  “这个预告片也很有创意,一幕幕轮转,一方窥见历史尘埃,一方洞明别样天地,期待第三季的节目,加油!”
  本季《国家宝藏》秉承“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的创作理念,雅正与朴实并存,古典与新意齐备,总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不仅是一部文博探索节目,更是给孩子最好的作文课,每一句神仙开场白都值得孩子记下。
  精彩叙事当范例,再也不愁“写不好”
  第一期节目中,这段如赋长文若放在考场上定是一篇深度与美感兼具的高分范文,文史知识旁征博引,堪称典范。001号讲解员张国立老师的声音沉稳有力,短短三分钟的开场白被他诵念出了定场诗的气势。
  除此之外,《国家宝藏》最亮眼之处便是小剧场融合人称+古雅文案相结合的叙事方式,通过台词讲故事的方式来呈现。与小说类似,值得孩子在写作方面借鉴和学习。
  一般来说,“叙事主体”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是叙事行为的组织者,确立叙述主体离不开“人称”,不同的人称定位决定了不同的叙事角度、叙事视野和叙事风格。
  首先,国宝守护人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去探访国宝、了解国宝背后的故事,这里选用第三人称视野开阔,更加客观和真实。
  然后,在“前世传奇”这个单元切换到第一人称,国宝本身是没有故事的,用“我”的角度才能还原人与国宝之间的故事,这样的叙事使观众感到亲切,有共时之感。
  第二期节目的国宝守护人富大龙在“青铜仙鹤前世传奇”单元中饰演秦始皇嬴政,他字字铿锵道:“孤是秦国的鹤,你道是怎样一只鹤,它是大秦锐士饮血的秦剑铸成的。内仗金器,外依火精,五行之中霸占金与火,便注定我大秦必将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上,青铜仙鹤随秦王葬在了帝陵,这也象征着嬴政一生对不败的执著。当他念出这段独白时,仿佛那个雄才大略的始皇帝再现眼前,使人遥想当年,秦剑所指,必无往不胜。
  最后,国宝守护人退居次要叙事人,由今生故事讲述者作为第一人称来讲现今国宝正在经历什么,将时间拉回到了现代。
  比如,第一期主角“紫禁城”的介绍词恢弘大气又着眼幽微:
  “当我们再次登上故宫午门城楼,明代廷杖背后的浩然正气,中轴线测绘洗练的铮铮风骨,犹在眼前。我们亦当尽已一技之长,使中华之天声,长共此文物而长存。”
  短短几句概括了中国历代更迭的历史真相,又点明了中轴线的布置“体象乎天”“象天法地”的理念,一句“使中华之天声,长共此文物而长存”更加突出了紫禁城这座“活化石”对于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同样是形容一件事物,通过人称视角的巧妙转变、隐形的情感交流和对故事的讨论,就达到了升华感情、深化主旨的效果,完成了多维度描述国宝的写作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曾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这就要求学生在落笔之前有积累、勤模仿,才可以避免词不达意、作者与读者有距离的窘境。
  综艺也能启发写作,关注不同人称的特点和观感,多见识一些精彩文案和叙事角度,才能学着落笔传情,表意真挚,把故事讲得漂亮。
  文化常识做集锦,再也不会“没话说”
  《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曾说:
  让国宝火起来,让大众对国宝的认知从遥远变得亲切、从好奇变成敬畏,我们一直在努力想办法用我们电视人的长项,用一个传播者的长项,把它变成一个故事,翻译给我们的观众。
  事实证明,这三季的节目演绎的所有国宝“小剧场”无一不给观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们通过观看《国家宝藏》,了解了国宝背后的故事和那些藏在尘烟里的传奇。
  第一季节目中,明星文物《千里江山图》综艺首秀,这幅由北宋18岁天才少年王希孟绘制的12米巨幅长卷,与《清明上河图》并称为“故宫双绝”。
  孩子了解这幅画,不仅可以提升艺术欣赏方面的审美,理解“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的美学意义;更能透过此画去了解宋徽宗在面临当时残酷现实时的心境。这幅《千里江山图》实则是这位文艺皇帝心中的“桃花源”。
  看了国宝“各种釉彩大瓶”,一边吐槽乾隆皇帝这个农家乐审美象征的创意,一边记下了他咏瓷的爱好和美学的造诣,更了解了一个别样的康乾盛世。
  孩子学习写作时,《国家宝藏》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库:
  想写中西方文化交流,就看《坤舆万国全图》,感受当时中西文化碰撞出的火花;
  想写文化信仰传承,就看《贾湖骨笛·前世传奇》《石鼓·前世传奇》,了解司马光父亲所言的古代文人之坚守与文化自信;
  想写民族智慧,就看“云纹铜禁”的失蜡法、“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的渐变缂丝技艺……
  每一件国宝都能引出许多故事,使人切身感受到古人的所思所想,毕竟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中所蕴含的文史知识,就够孩子背上两个小时呢!
  “寓教于乐”就是语文教学最有趣的方式、最有效的途径,而《国家宝藏》就用“乐”的形式更好地实现了“教”的目的。
  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文的学习不该一味地训练技能,更应该导之以趣,用有趣的方式传授艰深的知识,这样才不会落入枯燥,才能让孩子带着强烈的好奇自己去搜寻、去思考,达到扩大知识面、“有话可说”的目的。
  一入华夏,文脉澎湃不息
  《国家宝藏》第三季节目最大的创新,就是用今言讲古物,以古事喻现实。
  “使观众在陶醉于器物之美的同时,也认识了国宝背后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是他们让文物从沉睡千年到重获新生,更向世界昭示着中华儿女拥有的文化自信”是节目不变的主旨。
  第一期节目组选择展出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一方面因为它烧造于紫禁城诞生的年代,另一方面是因为青花瓷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它象征山水相依,守望相护。如今全球疫情蔓延、亟需共担风雨的乱局之中,这件国宝的展出也给了所有中华人民一个象征“安定”的希望、一个注定“安定”的承诺。
  另一件国宝“金嵌珍珠天球仪”也极具代表意义,这是我国流传至今现存唯一黄金制成的天球仪模型,上面镶嵌的一千三百三十颗珍珠,每一颗珍珠代表一颗星星。
  如今,它就象征着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探索宇宙的梦,也是一个不沉陷于世间蝇营狗苟,仰望星空的梦。
  扬·阿斯曼曾言:“记忆不断经历着重构,其本质决定于当下对意义的需求及其参照框架。持续向前的当下生产出不断变化的参照框架,过去在此框架中被不断重新组织。”
  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国宝具备了文化承载的价值特性,围绕“国宝”这个核心符号展开故事情节,实现了“以器弘道”、“以文载道”、“以文入道”的中心意指。
  正如陆机在《文赋》中言道:“情瞳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古人的思想智慧对于今天的科学发展仍有启示作用,经典的文化意象得以流传至今并构成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记忆,究其根本就是在于我们始终以历史观照当下,用新知唤醒旧识。
  写作本身就是创造性的活动,它是对这个世界真切的发现和真诚的发言,孩子只有了解过去、分析现在,才能更加精准地预测未来的规律。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这样写出的文字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真东西”,才是真正的“我手写我心”。
  《国家宝藏》节目中的每一段开场白都蕴含着多个文史知识,三季节目看遍,孩子会明白:百年不过是起点,千年尚且弹指一挥间。若问起:何谓华夏,何以中国?孩子定会自豪:华夏之地,文脉澎湃不息!

0
1
阅读全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