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汇 > 观后感 > 详情页

观看史来贺观后感

投稿:陈红艳 时间:1年前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观看史来贺观后感》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观看史来贺观后感》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观看史来贺观后感作文25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跟党走,挖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史来贺

  史来贺观后感1篇

  一面红旗,在黄河北岸平原上飘扬半个世纪。

  1952年12月,22岁的全国民兵英雄史来贺,当上刘庄村党支部书记。1957年,棉花高产的刘庄,成为全国农村先进典型。史来贺与刘庄,凝成了一个血肉整体。

  史来贺50年的村支书生涯中,16次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当选中共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当选三、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其中五、六、七、八届担任全国人大常委。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领导干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有重大贡献专家、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植棉能手……直至2003年4月23日,73岁平静谢世。

  2009年4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刘庄,握着现任村党委书记史世领的手说:“你父亲的名字,我很熟悉,他的事迹我也很熟悉。一个50年代的老典型,不断地与时俱进,使我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要研究怎么做到的与时俱进。老支书的楷模作用,这次来看一看,我也是慕名已久,了却心愿啊!”

  在今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做出重要批示:“史来贺的事迹和精神很感人。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可集中宣传一批各类党员干部正面典型人物,使大家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时代跌宕递进之中,一面红旗50年不倒是一个奇迹。史来贺青年时的起步,恰与新中国起点重合,一路穿越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时代。曾与他齐头并肩的一批全国农村知名典型,眼看着载沉载浮,一时有人飞黄腾达,一时有人饮罪落马,一时有人昙花一现……而他,成为一个善始善终的典型。这在人们眼中成了一个谜。

  其实,他是一个率性的中原汉子,素来光头,身板壮实,眉目开朗,粗喉大嗓。头上的白羊肚毛巾后来不系了,还是一身布衣,两脚泥巴。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在夏秋下雨天,光着脊梁在田野的大雨中呼啸扑腾。

  史来贺观后感2篇

  1953年,上级就要调他去当国家干部,派新乡县四区区委书记史广礼“三顾茅庐”。大热天,他拉了两张苇席,俩人睡在打麦场上一夜谈心,他说服了史广礼,留在了刘庄。

  1957年,他当上全国劳模,在北京受到周总理接见。上级准备破格提拔他当新乡专区农业局长,他谢绝后留在刘庄。

  1965年,新乡地委下达任命,他进城当了新乡县委副书记,还兼任刘庄大队支书(注:1958年~1983年人民公社时期,刘庄村为刘庄生产大队)。不久“文革”动乱,他被打成“黑劳模”、“走资派”游街挨斗。1968年9月一个深夜,他带上行李骑自行车回了刘庄。

  1977年,他再次当选全国劳模,河南省委任命他为新乡地委书记。地委第一、第二书记登门做工作,他要求兼任刘庄大队支书。上任后,平时在刘庄办公。直至转任新乡市人大副主任,他还在刘庄……

  一生一世,史来贺都不肯离开刘庄。客观原因是刘庄群众不愿他走,他自己又为了什么?

  他说:1949年8月6日,我在刘庄第一批入党,是在镰刀锤头的党旗下宣过誓的,当时没见到统一的誓词,我掏心窝子说过:“为了刘庄父老乡亲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都过上好日子,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怕死,不怕苦,不怕吃亏,跟党走一辈子不变心,死不回头。”共产党员一诺千金,我怎能一走了之?

  他说:“1957年,周恩来总理得知刘庄千亩棉田亩产皮棉55.5公斤,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握着我的手说过,希望你们高产再高产,给全国树个榜样。如果哪天又见周总理,总理问我:史来贺,你的棉花种得怎么样了?我怎么回答?”

  他说:“我和同时期的全国劳模文香兰谈过,咱农业劳模的责任,就是跟群众一起劳动,把脚下这块地球修好。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只适合干村支书……”

  记者采访时,一位退休村干部又作了补充:

  因为,老史他忠于共产党的理想,把自己完全放在老百姓中间;

  因为,老史他是穷人出身,有穷人的体会,始终没把穷人忘了,没把可怜人忘了。

  那年看电视剧《巍巍昆仑》,看到剧中的毛主席蘸墨挥毫,一笔笔写下“永远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史来贺腾地一下站起来,热泪盈眶迸出一句:“毛主席啊,最了解中国国情,最了解农民!”

  他一辈子情有独钟,正是最广大的劳苦大众。他之所以对共产党忠诚,是因为共产党对老百姓好,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他之所以为劳苦大众献身,是为了让老百姓相信共产党,跟共产党走。就是这样一种逻辑组合、一种血肉组合,使他的政治志向至大、至纯、至坚、至刚。

  他的人民观,与生俱来,是由苦大仇深的出身决定的。

  1930年7月25日,史来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他从小满眼都是苦难,父亲给地主打了30年长工,加上连年涝旱盐碱灾害,家里穷得连盐都买不起。土匪抢劫留下黑条限期交钱,全家哭天不应,把口粮、被子、棉袄都卖了,那个饥寒年关就像《白毛女》中杨白劳家的场景。他4岁时生对口疮,12岁时发高烧,无钱医治两次差点夭亡。尤其是1942年河南大灾荒,刘庄死了60多口人,16家绝户,史家也失去3位亲人。从小最亲他的堂哥快饿死了,他恨不得把身上的肉割下来给堂哥吃,眼睁睁看着堂哥咽下最后一口气。他妻子刘树珍的父亲被日本人抓劳工砸死在煤窑里,全家外出逃荒前,把16岁的她送到史家成亲。那年史来贺才14岁,过早地长成了男子汉。他给富人打长工、放牛羊,又到小冀镇赶集做小生意,爷呀婶儿的喊着叫卖蔬果茶水;冬天拉粮车当脚力,脚跟冻裂,在雪地留下一路血迹……

  所以,他的初衷充满痛感,他的追求带着血痕,怀着一种强烈的抗争心理,为贫穷农民求翻身,为劳苦大众谋利益,他成了旧社会苦难史的彻底颠覆者。

  刘庄,坐落于一个历史的敏感地带。知中原而知天下,这片土地成了一块当代“试验田”。1958年,毛主席到与刘庄相邻的七里营视察,提出著名口号“人民公社好”;1957年,周总理希望刘庄给全国树立榜样;1981年开始,党中央又持续关注刘庄改革进程,逐年汇报逐年批示……只有1000多口人的刘庄,成了中国农村发展大棋盘上一枚具有代表性的棋子,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密集地到刘庄,170多个国家的政要和专家频繁地访问刘庄,全国参观者涌向刘庄,国内外媒体报道刘庄……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标签:观后感

本文分享地址:《观看史来贺观后感作文25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MkMInwD1jzT1.html

1
1
阅读全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