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偏见之当道德遇到道德
在求学的道路上,写作文往往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经常不知道怎么写,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拥有好的文笔,绝对是受益一生的硬实力。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篇作文题目,建议多看《历史的偏见之当道德遇到道德》相关范文,多动笔练习《历史的偏见之当道德遇到道德》相关习作,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文由作文汇用户投稿,希望为你的写作带来帮助,如果觉得这篇历史的偏见之当道德遇到道德作文1500字不错,记得推荐给同学哦~
自然,读中国诗的第一感觉,多是笔力清淡柔和,而且多有隐者逍遥林下的境界。形容这些人,便说是飘逸空灵,多半又有羽化成仙的意味。而能成为脱俗的隐者,除了要有一副好文笔,又总得有点高风亮节,不与同流合污的节操。
最初对此的反感,来源于许由。书上讲,尧说要把天下让给他,他认为这话脏了耳朵,于是跑到河里去“洗耳”;但后面的故事是,一个老农牵着牛饮水,看到许由的举动,很不理解,问清了原由后便问他:你认为尧的话脏了你的耳朵,你到这水里洗耳,可你就没想到,这样做会污染了河水,脏了我的牛吗?我自认这高明的一问是足以让许由羞得跳到河里的,至于后话如何,已无心再去追究。我只觉得以后看待这些清高的隐士们,多少就会带着反诘的冲动。
应该说,作为追求精神上独立与自由的归隐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最终会发现超于世俗的归隐却到底还是需要依托世俗而存在。这如同艺术与现实,精神与肉体的关系。探究他们归隐的理由,多是出于社会黑暗与洁身自好之间的矛盾考虑。但是隐士们所处的时代到底有多黑暗,却经不起推敲。假如真是如书上所描述的那样,举世浑浊,就算他们躬耕垄亩,日子也不应该好过。然而他们在诗文里显得如此逍遥自在,那就证明当时百姓的生活并不是置身水火,如有所谓“田家乐”,更反映社会还是很平和的。这样他们隐居的理由便不成立,只能视为一种沽名钓誉。反之,若百姓生活正处在民不聊生的境遇里,作为如书上所言“极富同情”,“心系苍生”的知识分子,一方长官,此时正是他们利用身份地位职权造福百姓的时候,正是用行动表现他们情操的时候,正是由食百姓俸禄到回馈百姓,为民办实事的时候,现在把屁股一拍,老子不干了!跑到山林里归隐,算什么意思?他们自己是干净了,高尚了,要置他任下的百姓如何呢?就等他厌恶的官僚去鱼肉么!?
[来源:作文汇https://www.ZuoWenHui.com]
作文汇,中小学生的作文宝库,提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优秀作文范文参考,提高写作能力。
本文分享地址:《历史的偏见之当道德遇到道德作文1500字》
https://www.zuowenhui.com/detail/ecMANUMcnwD0TzD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及图片素材源于用户投稿,如不慎侵犯了知识产权人的权益,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